此人是去歲隨天子歸來,而後歸於曹操。依曹操及其手下眾謀士的看法,便是此將,能力並不遜色於樂進,缺少的是膽氣和歷練。

而其人正是出身於河東楊縣的徐晃。

徐晃要比樂進高半個頭,但因之加入曹營的時間短,遂每次議事的時候,都會主動站在樂進、于禁等人身後。

且於曹營之中,還有個潛規則,便是“司空所見,當即出戰”。

曹操能聚攏這麼多的將才謀士,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才能者的愛戴,更因之本身謀略不凡,行為處事能堅定目標,更是樂於傾聽他人意見,故為曹營眾人,視為明主。

所以,每逢戰事,若是眾將紛爭不斷,即以曹操個人意見為主。待之命令一下,曹軍之內,便如一個龐大複雜又緊密之器件,奮力“執行”便是。

大帳內,察覺到曹操的視線注視,徐晃便於片刻間,即出列抱拳道:“徐晃不才,願率一千人而去,解武原之危。”

曹操面上滿是笑容,他方才特意提到,解武原危機,不在於戰,在於擾。徐晃能這麼快的領悟,並不讓他意外。

曹操撫掌道:“善!便以公明領一千人而去。其餘諸將,按照之前安排,防守好呂布回援,且以公達之令為主,退守三里。

下邳城既然短時間難破,便以水淹下邳!”

水淹下邳,正是昨夜樂進所獻之策。

此策在荀攸看來,有違仁和。但曹操認為此計甚妙。

下邳城易守難攻,以修理水道,河道灌水浸泡,速度緩慢。現在有此計在,即挖掘河堤,以大水沖毀,可比人工挖掘要快上許多。

至於下游之百姓,會死上多少人,這於曹操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行軍作戰,即以勝利為目標,又那裡不死人的呢?

當日,因立威、報復等諸多原因,他即以徐州之屠,便為世人所憎。即是今日下邳再添亡魂,他曹孟德又何懼之?

殺一人是為罪,屠萬人即為雄。便是曹軍當前,而不降者,於之看來,便是咎由自取。

“末將領命!”

眾將抱拳應諾,紛紛從帳內散去。

很快,大帳之內,僅剩曹操和荀攸二人。

曹操重回案邊坐下,示意荀攸坐在旁側,接著他指了指羽山這個小地名,笑道:“昨日奉孝來信,其與文則,於此以糧草為誘餌,再為呂布準備了一份‘大禮’。

想必今日,那呂布就是一頭猛虎,也會被打成病虎。”

荀攸同樣頷首笑道:“有奉孝、文則,事當無憂。便是呂奉孝其人猜疑心生,如王楷於之身邊規勸,恐不會聽爾。

事後,奉孝羽山之伏,便是呂奉先不死,其所勝部將,當也寥寥無幾。司空即一心破掉下邳城便是。

但即便公達之法可行,水淹城池,又於寒冬,恐無三兩月,下邳亦難破也!”

曹操聞言,想到予陳宮送去的六封信件,全都石沉大海,嘆息道:“吾待陳公臺如明士,可嘆陳公臺不解吾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