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過一處,便引得居住四周的百姓,陣陣高呼聲。

更有少男少女,於兩側仰望,面色興奮不已,大呼道:“當如是!”

劉釜不僅名氣十足,為益州青少年引為“偶像”,他前番抗擊兩萬漢中軍,取得葭萌關大勝,再前者,治理南中,又有即將平定南中叛亂、維護益州安危之任,由此使得益州百姓,無不對之恩懷於心。

更重要的在於,劉釜家族為長沙定王之後,但之紮根益州百年,從血緣上講,是高貴的大漢宗室。但從地緣生活方面講,又是被益州人,視作為益州的自己人。

同樣,出嫁的景氏作為益州本地大族,景氏祖上,於益州、蜀郡為官吏者眾多,各地名聲極佳。遠的不說,便如近處病逝不多一載多的景毅,其人為官清廉,廣施仁政,到現在,都為益州百姓銘記於心。

其之孫女,景氏小女,儘管在人前露面不多,但過去數載,作過《破南風》、《女兒憐》等諸多流傳出來的詩篇,加上其人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僅僅幾面,即為旁人驚為天人。故而,景氏小女,又有“蜀地第一才美人”之稱。

年少有為之劉釜,才美俱佳之景氏女,兩人喜結連理,自被平常的成都百姓,視為天作之合!

兩人成婚,誠如之所願,將劉釜聲望,推向了新的高潮!

反觀益州牧劉璋,只是個來往益州十多年的外來戶。近幾年,民間聲望日漸低沉,益州百姓對之沒有認同感,何談喜愛?

所以不論曹營如何挑撥離間,益州官寺吏者如何看待。真實情況是,於益州百姓之間,劉釜名聲比劉璋還要高。

到今日,劉釜所行之處,人聲鼎沸、歡呼雀躍。不但使看熱鬧的官吏驚歎,就連來觀禮的外來者也驚歎。

平日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劉季安,於民間如此受歡迎乎?

楊修今日就率僕從,跟在劉釜迎親的車馬之後,見此場面,出身楊氏大族的,也有些羨慕。即便如洛陽、許都之地,每歲間,亦少有這般大場面。

由此,越加襯托了劉釜,及之背後景氏之不凡。

楊修很聰慧,否則也不會那般容易猜測出曹操之諸多想法。

眼前情形,讓他瞬間清醒,於內心中,很快分析出旁人看不透的真相,是以感嘆憂慮:“司空使吾往益州,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又承宗正丞劉曦之意,賜予劉季安五官中郎之職。

雖未明言,但分裂益州官吏之意明確。

今之所見,益州官吏之內,確生隔閡,但於劉季安影響甚微矣。

因為,劉季安贏得的是民心!

若給之時間,便如益州牧劉璋,怕也只能退居幕後,這益州之主,舍之其誰?

其為漢宗室,便如荀君所憂,此人現在弱小,但將來,或為司空大敵也!

荀君不誤吾也!”

景氏宅院在望。

穩坐於墨車的劉釜,清楚的感覺到,自身的心跳越跳越快。

經過成千上萬人戰事的他,當然不是緊張眼前打著燈火、望不見盡頭的人浪。

而是想到,他就要見到她,娶到她。

因為激動,所以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