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泠苞(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釜的宅院,這一年半載,一直保持著原來的佈局。不多的變化,便是院外的道路加寬不少,院舍門口的香椿樹長高許多……
正如黃權所言,他之小院,給人的第一感覺,依舊是簡單。
但劉釜沒有擴充老宅的想法,豐安老宅於他更多的是一種感情寄託。這次路過返回,下一次也不知回到何時。
唯一能確定的是,隨著他的目標不斷實現,步伐越邁越大,於豐安家鄉,於劉氏老宅的停留時間,會越來越短。
院舍外。
在火把的照映下,能看到五個人影在此垂首等候。
為首者,正是老鄭。另五個三男兩女,看起來有些陌生。其中一五、六歲的幼童,有些好奇的偷看他,另兩對年邁和年輕的夫婦,則顯得很是拘謹。
劉釜猜測,應是老鄭上次於成都去信,言之他打算挑選的一家佃農。
事情正如劉釜所預料的這般。
平日只有老鄭一人守著劉釜的宅院,只需收拾好院落,照顧好田產便是,但一到主人歸來,兒子虎頭不在身邊,做事即感覺有些匆忙。
知道主人歸來,多會攜友人於家舍做客,老鄭遂將手下的一戶佃農請來幫忙。也幸得有這一大家子相助,否則一些細活,他還這個大老粗還做不來。
見劉釜攜友到了面前,鄭起忙下拜道:“小人鄭起,攜佃農王彊一家,恭迎主人回家!”
劉釜面帶笑容,望了一眼前方行禮的眾人,還有前側的屋舍,道:“不必多禮,家舍能如此安好,也多虧大家的細心照料。寒冬將至,鄭大叔,記得給每人都添一些新衣。
還有爾等,今既為我耕田,但有困難,便可向鄭大叔直言便是!”
王彊正是那個年過四十,同鄭起差不多大的佃農年長者。他自曉主家大名,今見劉釜的寬和模樣,忙帶著一家子,連連向劉釜叩首感謝。
家宅之事,交給鄭起處理,他還是放心的。另行寬慰幾句,便手攜黃權往書舍而去。
書舍是以私密之地,非摯友者,不得請入內。
劉釜如此行徑,讓黃權有些受寵若驚。兩人今次不過是見的第二面,但劉釜不論行為舉止,皆能看得出於之信任。
這令黃權不由自主地響起當日於江州,同眾友告別,往德陽任上時,好友嚴顏所說的一句話。
“季安為人大度,才學淵博,為吾益州人傑,憑廣漢戰事之功,益州人再無不識者。
前次其雖與公衡雖是第一次見面,但與吾往來信中,多以問詢公衡諸事,甚是關心看重。
公衡此於德陽任上,可多親近豐安劉氏。若逢季安,可以真心待之。”
現在看來,嚴顏所言非虛,劉釜是真心看重於他。
他黃權少有名聲,但這些年來,除了數月前,趙韙之亂時,略有貢獻外,這些年來,其實並無太大建樹,何以讓劉釜這個當前的益州名人,如此對他?
但當跨入書舍後,黃權的心思沉靜,目光便被書架上那密密麻麻的書冊給吸引了。
他心嘆,任何一個才華橫溢者,無不堅韌好學之輩。觀書舍如觀人,他彷彿看到了劉釜少時,於此翻閱簡牘、勤奮好學之模樣。
如在院舍之外所言,他黃權亦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