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活(第1/2頁)
章節報錯
“備緣何未早日逢元直爾?!”
劉備在糜竺、簡雍等人離開後,單獨留徐庶於舍內,促膝相談,連續感嘆了兩句。
劉備起以真心待他的模樣,徐庶焉能不知?
其出生貧寒,早年行於市井,成年長於襄荊,遇人無數。劉備是第一個讓他有頂禮膜拜,敬佩無比之人。
今見劉備,徐庶知道他來對了。
但面對劉備之讚賞,即便對自身才能相當自信的徐庶,臉蛋不由得微微一紅,然後搖頭道:“天下名人志士眾多,有才者無數,庶不過芸芸眾生一人爾!使君若是論謀智之輩,庶今兩載,學於襄陽、供母於襄陽,可是結識了不少如此人傑,人者才智皆不在庶之下也!”
劉備聽完,訝然道:“依備所見,元直之謀略,正如備於雪中,所需之炭火。能得元直之贊者,定然不凡……竟不想襄荊一時間出了這麼多人傑,元直可否為備介紹一二,待備一朝一日過襄陽,定好生拜訪一下。”
徐庶正色回道:“使君有命,庶不敢辭爾!”
在旁側劉備坐直身體,認真傾聽的體態中,徐庶目中閃現過幾個人影,滿是回憶,娓娓而談道:“其於首位者,當屬琅琊人諸葛亮,諸葛孔明,其人才華在吾之上也……”
……
鄧縣。
徐庶早別諸葛亮等一眾好友,前往汝南後。
如諸葛亮,甚是傷感。
來往荊州有兩年多的時間,徐庶算是諸葛亮最早認識,交情最好的朋友。
而自叔父諸葛玄下葬罷,他便帶著弟弟諸葛均,時常同徐庶,另有近些時日,在徐庶介紹下,結交的好友崔州平、孟建、石韜者,往來同在鄧縣,沔水之畔的荊州隱士龐德公處求學。
居龐德公家宅不遠之地,除了大名士黃承彥外,另有受荊州牧劉表相邀,來此的名士司馬徽、龐統等人,此皆屋舍隔水相望。
而見諸葛亮諸青年的領悟力與才華,龐德公早有惜才之意,不僅將一身才華傾囊相授,更介紹諸葛亮諸人與司馬徽者認識,這讓諸葛亮對龐德公甚是敬重。
近十幾日來,諸葛亮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家舍也搬過去,一方面是龐德公之子,也是他之好友龐山民多次邀請,欲將龐家的一塊地贈予他,這樣方便他的往來求學。
另一方面,徐庶的家就在該地不遠,徐庶一走,家中只留下徐母和年幼之小妹,除過龐統能時常照拂外,他距離有些遠,往來不便,不能時常幫助照料,這令諸葛亮非常過意不去。
而他本人,同龐氏之交情是不錯,但諸葛亮年少有氣志,也不想空白受龐氏之地產,所以略糾結。
弟弟諸葛均人小,心智卻是成熟,今日見兄長諸葛亮讀書聲,愁眉苦臉,心事寫在臉上,其人略一思量,便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他小心的看了眼正在偏舍忙碌的兩位阿姊,然後從書舍的案几上,拿著書冊離開,擠到了兄長諸葛亮的身邊,悄聲道:
“阿兄,汝還沒有看明白嗎?這是龐家阿兄,想要多親近小姊。以吾觀之,小姊也對那龐家阿兄甚有情義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