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釜則是直言不諱的道出了烘乾麵食作為軍糧的一些缺點,如製作複雜,成本過高,難以供應太多兵士,多可作為行軍途中的調味之選。

在和烘乾麵食比較好後,劉釜提出了“蒸餅”,也就是後世常吃的饅頭。

相比較而言,饅頭的製作更為簡單,也符合軍糧一些條件。

足足兩刻鐘的時間,二人即便於食用間隙,也未曾離開行軍作戰這個話題。

午後時分,劉釜率領賨衛,像平常時日一樣,巡視城關,同將士們親切問候。

忽然間,角樓上的鼓聲大起。

關城下的漢中軍,開始進攻了!

鼓聲忽而變得倉促,這是提前商議好的“鼓語”,漢中軍是以猛火油攻之。

關城上的守軍,按照事先演練的那般,馬上來到各處佈置好的建築下躲避。

當鼓聲再一轉,便知是漢中軍拿著雲梯攻關了。

防守部隊迅速補上,有專門用關城上堆好的沙土,澆滅燃燒火油者,亦有軍士兩兩抬起石頭,扔下衝關的漢中軍,還有發動箭矢從旁掩護者,亦有用儲備的金汁,潑向下方敵軍者……

如此多的守關兵種,都是劉釜這幾日,讓孫詡、孟達,及族兄劉楓等人,一同調整訓練的。

這麼多日的訓練,才有了禦敵時的從容。

於關城外,漢中軍以投石機向關城投射完沾有猛火油之物後,劉釜即被親衛從暫避之所,護送來到了關城之內。

城關上一處延後的高處平臺,三輛巨大器械正一字擺開。

此物不同於大漢現有的投石機,是劉釜十日前,剛入關時,即讓孫詡帶來葭萌關的匠工,按照他的方案,臨時構造的拋石機!

即拋車。

形制甚為龐大,需用七十人拉炮索。因時間有限,按照劉釜當日所畫的圖架,平日在葭萌關維護軍械的幾十名匠工,於一部的將士協助下,堪堪做出了三輛拋車。

便是這等拋車,可發射三十斤重的石彈,拋射的距離可達八十餘步。

也就在兩日前,拋車於城關內實驗完成後,眾將領無不驚歎,劉釜是以曾看過的一張圖紙搪塞過去。

實際上,劉釜也未說謊,只是他曾看過並記於腦中的圖案,乃是領先大漢一千年之久的宋元拋車,這一次正好試試效果。

城關之上,另有旗語兵,揮舞著旗幟,以指揮拋車轉向。

某一刻,旗語兵手中的旗幟向下一揮,三顆巨大的石頭便拋射出了關城。

葭萌關外。

金勝正站在一處高地上,忽覺頭頂有一塊越來越大的黑影。

“將軍小心!”

身邊的親衛見此,以最快的速度,將金勝撞向了一旁。

當金勝站穩,後頭時,望向他方才所戰之地,徹底膽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