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昨日收到劉釜的奏報時,即有認同他之建議的想法。不過在看到將趕至白水關後,便想著等劉釜到達,詳細商議一二。

但看劉釜當下的行為能力,楊懷越加放心。對於他口中所言的程菁,其人乃是楊懷的老部下,為人老道忠實,是個帶兵的好手。

在白水關的局勢如此危急的情況,選擇讓自己心腹愛將,隨劉釜出征盧龍塞,也是楊懷看在任安的親筆信份上,做出的決策。

盧龍塞的戰況未明,選擇一個對陰平道熟悉的將領和劉釜打配合,同廣漢張肅一起守衛好盧龍塞。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劉釜部的安全,另一方面則是可以輔助掌控好戰局。

楊懷的安排,讓劉釜非常感動。

是日,見了劉循劉榮一面後,劉釜便連夜同程菁往盧龍塞方向行去。

法正率大軍先行一部,每隔半日都會派出傳令兵,向劉釜通報前面的情況。

次日傍晚,劉釜帶著一千援軍,終於是趕到了法正令大軍停駐之所。

此地名叫烏丘嶺,山勢相對於白水全境而言,要平緩許多。往東十多里的地方,便是白水縣縣城。

白水縣縣城,當前也是盧龍塞大軍糧草的主要中轉之所,有一千人馬駐守。

往西北三十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盧龍塞。

此中的盧龍塞,非是大漢北面的雄關盧龍塞。只是名字相同罷了,可於蜀地的安危守護,就如同北方邊境的盧龍塞,於大漢腹地的守護一般。

“季安,吾已同張府君去信,張府君同意加強盧龍塞的守衛,防備敵軍的進攻。但按照張府君的軍報,到目前為止,陰平道尚未出現大規模的敵軍蹤跡。

吾懷疑敵軍這次沒有走大道,其更增加吾等上次所言的可能性。”

帳內,將程菁介紹給眾人後,眾將散去,獨留法正為劉釜彙報情況。

劉釜沉思道:“這裡面確實有古怪,但如孝直所言,此事便越加證明了我等的猜測。孝直這兩日可曾尋到本地鄉民,以問詢白水境內,是否有出塞的小道。”

“尚未。”法正搖了搖頭道:“百姓皆知白水要打仗,遂有許多人拖家帶口的離開避難。要想問詢到一向導甚是不易。不過,吾已派大部斥候去尋覓,但願能早日找到熟悉的山民。”

劉釜點點頭,越是戰前,越不能著急。他們現在已經發現了問題,而今只需要按照懷疑的物件去尋找答案便是。白水境內,地形複雜,若說只有一條大道,直通盧龍塞,而後出關陰平道,絕無可能!

但既然有另外的道路,只要花費時間,認真尋覓,總能尋到的。到時,便可直接堵住敵人的來路,或是依計設伏。

“敵軍最大的可能,是從山道方向,由背後偷襲盧龍塞。而後,裡應外合,拿下盧龍塞。其之大軍絕不可能全部由山道行進,那樣的效率太低了!

孝直,情況緊急,我等會再找程菁問問,汝當下讓劉楓他們,將剩餘的斥候全都派出去。著重搜尋盧龍塞方圓五十里的山間道路,包括那些廢棄山道。

另外,再給張府君去信,讓之將斥候往塞外延伸。”

法正本停留在劉釜身側,目光直直的望著油燈下的地圖,默然之後,眼睛一亮:“季安此計乃是穩妥之法,但經由季安這麼一提醒,吾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即在搜尋不到敵軍的情況下,使之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