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劉璋帳下精銳的州兵和龐大的府兵,規模偏小的南中夷軍,於益州的整個戰局顯得微不足道,但北出南中的一路,還是讓不少本地大族提心吊膽。

無他,成軍不過三年的夷軍,裝備雖說簡陋,可行程中良好的紀律,尤其過昆澤時,隨手剿滅的一夥數百攔路盜匪,讓眾人認識到,夷軍決不可小覷。

好在守衛安夷的夷軍終於離開。

面對這處僅有州府勢力,尚無其他大族插手的寶地,一些南中勢力轉念開始蠢蠢欲動,私下底商量著,欲將之佔為己有……

荊州,南陽郡。

自正月末以來,曹操率手下大將,齊齊攻向南陽。

到如今,整個南陽之戰,已經持續了半月之久。

起初,曹軍連克魯陽、葉縣、卷城三地,士氣大振!

大將曹洪無視了謀士郭嘉的警告,直接率部踏入衡山腹地,意圖在大戰開啟的十日之內,攻入宛城。

但就在衡山,曹洪的兩萬大軍,遭到了甘寧和黃忠於此早先佈置好的埋伏,尤其甘寧所率的重騎由後偷襲而來,讓曹洪損失慘重,兵士傷亡大半,其本人更是身負重傷。

曹操大怒,親自率部趕來衡山,陳兵五萬,欲和荊州兵展開決戰。奈何甘寧不上當,在同黃忠商議後,果斷再次後撤,開始固守博望。

同一時刻,藉助組織起來的起兵,利用騎兵行動靈活的優勢,同堅守在東武亭和比陽一帶的步卒打配合,不斷偷襲曹軍的後方糧草,為劉表派遣更多的援軍,進駐南陽提供時機。

二月十四,自選擇奪取張繡的兵權後一月之際,劉表在將南陽原有的兵力整合,並派遣兵士進駐南陽後,整個南陽的荊州兵達到了十五萬之巨,同曹軍的人數幾乎持平。

加上有甘寧、黃忠等將領的率兵作戰,於誘敵深入後,果斷的把兇猛的曹軍拖連在戰場上,兩方逐漸陷入到了膠著之態。

同時刻,劉表接受謀士的建議,以蒯良為使,讓之繞道往北面的袁紹軍中,商量起連袁抗曹之計。

蒯良,字子柔,乃是南郡人,人及善相馬。當年正是他說服劉表,踏入荊州。此中於初平元年的對論,為劉表稱為“雍季之論”。

至現在,蒯良同其弟蒯越,一直都是劉表的心腹,此時則擔任著荊州州府的主簿,以之為使往袁紹軍中,足以表現出劉表對聯盟的重視。

曹操軍中,如郭嘉、荀彧等人,也不是沒有猜到劉表背後的動作,遂建議曹操,一邊要加快對南陽的進攻,一邊要防備好北面的袁紹,防止此人率軍突襲洛陽。

“若是袁紹由後偷襲,則司空不得不暫停南陽戰事!”

郭嘉看著中線的進展不順利,不由得嘆息道。

荀攸等謀士也無可奈何。

一月之前,他們私下底已然說服了曹操,並暗地裡和南陽太守張繡搭建起了關係,本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南陽,甚至於之後直取襄陽,奈何這事被劉表給發現了。

事實上,張繡之事暴露的情況,曹營的許多人,是在曹洪大敗後才確定的。

在此之前,荊州兵更是以張繡的名義,還來透過信,退去葉縣等地,即佯裝成“張繡”的誠意,這也是深受曹操信任,作為知情者的曹洪,敢於如此冒進的重要原因。

戰場之上,講究兵不厭詐,如荀攸對張繡的投誠,一直持謹慎狀態,奈何大將曹洪都被連番勝利給衝昏了頭腦。

衡山一敗,便如當頭一棒,敲在了曹營眾人的頭上,曹操也終於開始接受荀攸穩紮穩打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