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茂才(第1/2頁)
章節報錯
察舉歲科之一“秀才”,至漢光武帝時,為避天子劉秀之諱,遂改名為茂才。
建武十二年,詔曰:三公舉茂才各一人;監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是以州舉,而孝廉乃是郡舉。
劉釜當年初被景毅舉為孝廉,便是安夷縣長。但若是茂才之舉,其本身資歷高,多啟用為千石的縣令。
大漢的歷史上,如劉釜這般,先被人舉為孝廉,再被舉為茂才者,並不在少數,且許多人最終都升到高位,成為一代名臣。
而如劉備,前數年為徐州牧,當下為豫州牧,別看之光定個州牧之名,無州牧實權,但劉備卻享有推舉的權利,進而,才有不少人願意聚於劉備帳下。由橫向觀之,更是為劉備拉開了關係網。
再想想,大漢舉國上下,每年的茂才人數也就那麼幾十個,相當稀有,劉釜的欣喜自然不言而喻。
這是種無形的政治臺階,他又向前垮了一步。
在賨衛的護送下,仰望天際即將消散的光線,劉釜揚鞭,加快了腳步。
益州的內亂,或是外地入侵,兩者隨時可能爆發,所以時間顯得相當緊迫。
他于歸來途中,已經給交州計程車燮,還有安夷的鄭度高沛等人去信,各言明揚州,還有徐州多地即將爆發的戰爭,並說明了益州可能面臨的危機。
同士燮的去信,大致是想借士氏的手,在袁術遭遇重創,孫策聚兵江都時,士氏可以向北推進。
現在就看士燮有沒有決心和目標。
和對付曹操一樣,劉釜並不希望佔領江東的未來敵人進一步發展壯大,若是能進一步壓縮孫策生存空間的做法,他都願意去做。
從旁人來看,他現在還是劉璋的下屬,以至於連地盤都沒有打下,但他的目標和野望,瞄準的是數年,乃至於數十年後的天下。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力量是一步一步積累的。
劉釜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於鄭度和高沛之信,劉釜自是讓之準備好夷軍的北征事宜。即便今次無人向劉璋道明夷軍的助力,他也會透過劉循等人之口,向劉璋建議。
若真等到張魯率大軍入侵巴郡,益州內部叛軍四起,劉璋定不會放棄夷軍這個助力。
至於益州內部,誰最有可能謀反?
這對劉釜來說,不是問題。對已然瞭解巴地情形的劉璋,也不是問題。
徵東中郎將,現巴東郡太守趙韙。
這個曾一手幫助劉璋平底甘寧等人叛亂的人。其實,從四年前,就開始同包括豐安劉氏在內的益州本地大族交往募兵開始,此人便已經暴露了野心。去歲,劉璋對巴郡進行的三巴分割,實則更加劇了趙韙的緊迫感。
當下,張魯最可能的合作者便是趙韙,關於二者會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唯有那些參與者才會知曉。
但劉釜猜測,背後定然有曹操的影子,說不定曹操想借助張魯之手,再和趙韙聯合後,開闢出另一條對荊州的作戰戰場。
一刻鐘後,當劉釜從州牧府回到成都的住舍時,發現整個院外已經沾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