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從案几上,拿出一卷簡牘,遞到劉釜手上,出言道:“三日前,天子派來使臣,命各地州牧,於明歲大朝會,務必要遣人入洛陽,朝覲之。

於此中人選,吾初時沒有決定,不過府中幕僚舉薦季安汝後,吾覺得汝乃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季安汝乃長沙定王之後,亦為漢室宗親。

其次,汝之孝名、才能,亦於近些年名揚蜀外,如吾先前所言,當為吾益州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再者,季安汝雖年少,但處事穩重,就連吾兒對汝也是分外欣賞,更是對你推崇不已。

卻不知,季安汝可願意?”

劉釜心思百轉。

劉璋這是中意自己,或者,裡面也有劉循的幫助。

就算他劉釜拒絕,劉璋手下就沒有可用之人了?

自然不是。

而今,他若是拒絕劉璋的好意,那就是不知好歹,雖不會與之直接交惡,但只怕會與之心裡埋下隔閡的種子。

如此的話,以後在州牧府好也好,亦或是其他地方,恐怕會艱難許多,對他成事沒有好處。

而從劉璋本身的行為處事來看,不可否認的是,劉璋以之為使,出使漢廷,自是屬於重視。

畢竟此行,事關重大。

過去幾年,能為劉璋使者,去見天子者,無不是益州重臣,劉璋親信。

能為劉璋使,至少已經入了劉璋法眼,只待回來,於州牧府自會有更好的地位。

且來回大抵會耽擱一年半載,安夷之地,有鄭度高沛等人管理,成都之所,亦有族兄劉杉等人照看,也不會出太大問題。

反而,此行出蜀,他說不定會結識另外的人脈……

劉釜略一沉吟,便一揖到地。

“勞使君認可,釜此往洛陽,自當盡力,定不負使君信任。”

劉釜的反應,在劉璋預料之中,他臉上笑容未減,雙手將劉釜扶起,道:“季安此行事關重大,吾另有一些事要交代。”

……

半個時辰後,

劉釜心事重重的離開了州牧府。

在之走後,劉璋所在廳舍的舍內,另有一處暗門,暗門之內,走出了一名中年文士。

原來劉釜來時,劉璋正在和中年文士商討著事項。

得聞劉釜到來,劉璋便讓這位親信幕僚入內舍暫坐,對於和劉釜的對話,他自沒有什麼隱瞞的。

前日,便是此人推薦劉釜代表他劉璋前往洛陽,朝見天子。而至昨天早上,回到府上,他與長子劉循說道此事,長子劉循竟也十分推崇。

本有猶豫的劉璋,便下定決心,後使人往劉釜所居之地通傳。

“子敕,這便是汝推舉的劉季安,汝覺得如何?”

中年文士,表字子敕,真實姓名便叫秦宓。

秦宓,廣漢綿竹人也!

能言善辯,博學多識。

兩年之前,劉璋初掌益州時,便為好友時任益州治中從事,兼任蜀郡太守的王商所舉。

王商名氣頗大,不僅是益州劉璋,就連遠方的荊州牧劉表,南陽大儒宋仲之輩,都樂於與之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