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劉釜外,餘者四人,是長輩不假,但毫無疑問,也是能決定南陽劉氏這一脈決策之人。

劉慎一指左右,出言道:

“季安此時有什麼話,儘可直言,此中皆為如之長輩,斷不會將此間事,為外人道也!”

劉釜點頭,繼而起身肅容道:“釜不才,但為高祖之後,有匡扶漢室之心,想來諸伯叔,都是清楚的。

但如族叔之言,釜與諸長輩同屬一脈,榮辱與共,遂不敢忘!

今,釜有一問,但先請諸伯叔解惑……

今天子如何?

漢宗室如何?”

坐在中間的族伯,看起來是個老實人,唏噓道:“天子勢弱,我漢室亦衰弱,我等這漢室天下,都快成別姓了!”

劉釜頷首道:“所以,釜不才,願成光武之事,三興漢室!卻不曉我南陽劉氏長沙定王一脈,可願全力助之!”

此話一出,除了劉慎表情未動,其餘人,都是大驚。

成就光武偉業,可不就是結束天下亂局,最後稱帝嗎?

“這劉季安,此志竟如此之大!我南陽劉氏同一脈,若是與之,福兮?禍兮?”

廳舍幾位劉氏長輩,未出言,但卻在用眼神進行交流。

劉慎一直注意著劉釜說話聲的微表情,他看這位族侄,並未因廳舍的安靜,表情而有絲毫變化,足見之是個心志堅定之人。

這樣的人,目標明確,尋常人很難改變他的想法。

且試想當年的光武帝,何嘗不是此中人物?大漢高祖皇帝,又何嘗不是這般心志堅定者!

而劉釜之名,已傳遍益州荊州,於大漢的東南西北,皆有耳聞。

有名聲,有能力,有志向……

劉慎決定把本地劉氏一脈的命運,暫時壓在劉釜的身上,其出言道:

“季安需要吾等於荊州如何配合?”

他這一表態,餘者其他人也都暗自頷首,等著看劉釜會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若是劉釜的要求過分,讓一族人付出的代價太大,他們自不會跟著去瘋。

劉釜沉思後道:“很簡單,我希望能讓我等一脈子弟,包括相交者,多入荊州的官寺之內。不需要職位有多高,只需能處在相對機要的地方的。

其餘之事,暫都不需要做,安心等候便是!

畢竟,若想奪取天下,諸族伯叔應該比晚輩更明白,荊州的重要性!

荊州乃是必爭之地!”

原來,這位族侄已經把目光放到了荊州!

難道說,益州之地,其已有辦法,取而代之?

對了,這位族侄可是在南中為吏過,據聞還建立過一支安夷軍……

劉慎深吸一口氣,看了眼其他人,道:“季安,吾知汝如此之目的,吾可告訴汝,此事無多大問題。吾劉氏於此,立足數百年,牽連者無數,想要在一些關鍵且看似弱小的地方,安插並培養一些人,只要花費一些力氣也是可以做到的。

吾等也只需答應一件事,吾等同屬一脈,若汝真可成事,且勿忘掉,吾等一脈族人今日之所為。

是以復興吾漢室天下!”

劉釜一揖道:“釜不敢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