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約在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之時,為國君將之都城,由廣都之地,遷於此,遂又城池出現。

及至東周慎王時期,秦國兼併了蜀國,於是設立蜀郡於成都。

自此,成都多半都是蜀郡的郡治所在。

要說成都周邊發生過的大事,秦昭襄王時,蜀郡太守李冰,建設著名的都江堰水利設施,造福本地百姓,是為世之稱讚。

除此外,在秦末漢初之時,因之不斷發展,成都便漸漸的取代了關中大地,被譽為“天府”!

劉釜從德陽豐安出發,沿途經過廣漢,再過平陽鄉,後到綿竹,過新都,一路花費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沿途得見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終趕在七月末的尾巴上,到達了成都。

途中,他便向在成都的族兄劉杉,好友張松,以及景氏族人告知抵達的時限。

只是當他真正到達成都城外時,發現來迎接的人,要比想象中的多。而且,身份地位,還都不低。

“季安,這邊!”

最先聽到的是張松的熟悉嗓門。

“子喬,一別兩載,吾心甚念。今之一見,釜心中大慰!”

劉釜下馬,向之見禮,執手相談。

然後,望向了張松身邊二人。

他於綿竹時,就收到了訊息。

張松又二友,一為法正,一為孟達。二人早在一月前,就到了成都。

可惜益州的官吏對這兩人並未給予太大重視,甚至張松親自運作,讓益州牧劉璋見了法正孟達二人一次,但最終,法正和孟達被授予的僅是郡府小吏。

現實和想象差別不大,即便張松為之抱不平,也無可奈何。好在法正孟達二人的狀態調整不錯。

如法正之言,於郡府為小吏,正好可清閒一二。

這不,今日得劉釜將抵成都,法正孟達二人稍作請示便獲得假期,反倒是張松廢了好大的力氣,方忙裡抽身。

劉釜努力把臉色放的柔和一些,向法正和孟達,各一揖,繼而道:“想必,君二人,就是子喬常提的法君和孟君二人吧!

釜久仰大名,恨不得早見之!”

法正好生的打量了一番劉釜,劉釜的氣魄,外有那頗耐看的面孔,讓人心生親密之感。

尤其眼前之人的名聲,外有所做之事,也讓之敬佩,遂回禮一揖道:“劉君之大名,正才是久仰已久,今於成都,能得見之,實乃運氣!”

孟達於一旁也是回禮一揖,接著法正的話頭,笑道:“吾等在三輔就聞劉君之名,這次雖在蜀地無所大作為,但若是回了三輔,也能吹噓一番!”

孟達快人快語,聽在劉釜心裡,卻是一動。

法正孟達二人,初來益州為吏,當是碰壁了。

四人就在大道上聊了會。

張松幾人趁機拜見了阿姊劉妍,如張松法正者,還從身上的飾品中,各拿出幾樣,以贈給小外甥女,另有常智常勇兩個外甥。

忽見一刻有“循”字的馬車,於數十個護衛的護送下,不斷逼近,四人正打算讓過過道,卻聽車馬上,另有聲音傳下。

“可是阿釜當面!”

一個和族伯劉升,有七分像的青年,由馬車而下,出言問道。

劉釜已知曉此人之事,當為同他時常書信,彙報成都情況的族兄劉杉。

“族兄,正是釜在此,勞族兄也出城相迎了!”

劉釜忙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