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縣尉(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六章縣尉
尚擔心今歲初開的鄉序招不滿人,但在吏試以後,這種擔憂轉瞬化為了烏有。
安夷境內,諸多百姓自發的帶著家中小兒,以入學識字。
這裡面,以漢人家庭巨多。多數的夷人還處於觀望狀態,因常居深山,其之對官吏認知較淺。
至少現階段,因語言等問題,吏者說話,遠不如夷人內部的長者說話。
但夷人對於漢話的接受程度還是可以的,每天都會有公吏在農餘飯後,從簡單的詞彙開始,一點一點的傳授。
如今,只要你走在安夷的大街上,便不用擔心有太大的交流障礙。
語言、文化、教育,這便是劉釜努力促成安夷縣融合且扭成一股繩的三大大利器。
“令長,這是昨日縣吏統計的結果,本次考核,共有九人有瀆職之嫌,按照令長的吩咐,如今已被免職。”
“還有此乃縣鄉之所,截止昨日所統計之資料。
我鄉序和縣學,春日之招生,共收有千之名學子。
按照令之囑託,農忙之日,學子但可請假,以回家而幫之親屬務農。
另有歲之考試製度,也已下發,只待實行。”
……
處於縣寺中央,嶄新的公舍之內,文童抱著厚厚的簡牘,即一絲不苟的開始了彙報。
見劉釜頷首,方會進行下一項。
“府君遣來的新任如何了?孫安可有訊息傳來?”劉釜放下了筆,抬頭問道。
文童恭敬道:“新縣尉已至安夷縣城二十里外,今日看來是不能抵達了。
縣君為何如此隆重的迎接此人,不僅派出了孫安等我等縣吏,令還有太守為君配置的親衛。”
劉釜道:“既是同縣為吏,即為同僚,我與縣丞都派有人一路相隨,若是縣尉未若此,其不是不公平。”
文童點點頭,縣君劉釜說的大有道理,但他總覺得,縣君沒有把話說完。
“莫不是如縣丞一般,這縣尉其實也是大有來頭?”
文童想起了上次之事,心中隱有懷疑。
但他還是一度的沉默,只是在腦中絕做回想,即把此事藏在心裡。
這次來安夷就任的,當然不是一般人,此人便是鄧賢。
未來能受劉璋信任,鎮守重要之關口者,又豈是碌碌無為之輩?
鄧賢此番來安夷,也是別有一段因果。
根據已升任為縣地郡吏的嚴顏來信,這鄧賢本仕江州,可在抵任前,主動表示要來人人避之不及的安夷。
其之決定,在江州之地,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浩動。因為,在這之前,鄧賢即被巴郡太守所舉。
巴郡太守雖在抗甘寧等人謀反之事,略有疏忽,並遭受了貶斥。
但卻並未影響到嚴鄧賢。鄧賢其實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為何選擇安夷,一些相熟或者相識的人都有猜測。
此間鄧賢,大機率是仰慕“孝善者”劉釜,進而前來追隨的。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說法,畢竟如安夷這般地方,除了流民和夷人,當下生活在益州的真正蜀人們,尚無有半點其他想要在安夷生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