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令長(第1/2頁)
章節報錯
羊山之傍晚,山巒於落日的餘輝下,增添了幾份別樣的朦朧。
距羊山腳下,大約三十餘里地,便是聞名本地的異羅湖,其河水直入珠水。
其南部,共有七十二各港灣,較大著有九,同湖上的三島嶼,會積而為九曲三島。
作為益州郡五大湖之一,此時的異羅湖還處於原始未開發的狀態。但湖上的三島,卻為夷人建有住所。
而異羅湖的正式應用,並加以築城,則要到李唐。
在郡府將此廣泛區域定為夷人安置之地後,劉釜便建議以異羅湖為中心,將夷人分部族而安居在四周。
亦建議在異羅湖西北側的平坦較高之地,可修建新城。
太守景毅同意了劉釜的方案,在夷人遷居至此的數月內,便使人組織其夷人,開始著手築城。
具體負責此時,即是劉釜推舉的兩位本地吏文童和左棟,此二人被劉釜摘除了記室,後按照劉釜的要求,於賁古等地搜尋夷人訊息,後於王朝匯合,一同督察夷人遷居事。
後擔任起了築城使。
當劉釜帶著最後一批烏蠻夷來到異羅湖,併到達正建設的縣城時,正巧文童等人率人打好了新城的地基,正想趁著冬日前,能把城郭壘的高一些。
此時,城內的佈局還在商議中,但關於任命劉釜為安夷令的訊息,卻早於半月,就傳到了眾人的耳中。
而劉釜得到確切的訊息,還要比留守異羅湖畔的眾人,還要晚上幾日。
適逢他出羊山不久,於同往異羅湖的狹窄山道上,碰到了通傳的小吏。
當日,劉釜讓同行者原地修整一日,他則花費時間,親筆書寫了近十封書信。
有給太守景毅的,有給好友張松的,有給鄭度的,當然也沒有落下還在滇池的虎頭……
此中的不少信件,都事關他接下來在安夷縣的班底問題,於之非常重要,劉釜即讓馬虎和阿程同行,共回益州郡郡治滇池。
萬事皆備,剩餘需要的還是等待。
劉釜抵達異羅湖,將烏蠻夷安置的第二日,其於一眾賨人的護衛下,來到了新縣地。
初秋已至,寒冬不遠。
安夷縣城越早建起來越好,另有縣寺機構的完善,也非常緊迫。
在初步實現一個小目標後,劉釜自覺一股股壓力,不斷的湧到全身內外。
無數的努力和積累,他已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漢人,而是管理著一縣的縣長!
提前數日得到訊息的王朝文童左棟等人,還有許多出山的夷人寨主族長紛紛前來拜見,口呼:“令長。”
自秦以來,治萬戶以上縣者,為令,不足萬戶者,為長。
安夷縣具體設立的時間,剛過三月,算上出山的夷人,還有聞風而來的少數流民,總人數尚不足兩萬。
按照文童的統計,現當下的縣民,總共才一萬四千眾,戶數不足五千。
放眼整個益州郡,是新縣,也是最小縣。
就連縣長,也是確定不久。而縣長劉釜,也算是今日剛剛上任。
於城郭的工地上,接受了眾人的拜見,劉釜便叫上文童等二十多人,也是當下安夷縣主要運作的官吏,往縣城中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