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婉拒(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釜年不過十六,他的心思,尚未放在終身大事上。
好在這兩位騎士接下來的話語,打消了他的疑惑。
“劉家小郎君請留步,吾家主人有請,勞煩一敘!”
駿馬靠前的騎士,約莫二十餘歲,下馬後,將一長約一尺,寬四寸,厚不到一寸半的木製名刺遞到了劉釜面前。
劉釜停步行禮,接過以後,開啟名刺,注目一閱,但看到上以隸書工整的寫有一行字:益州從事祭酒趙韙再拜,問起居,巴郡字孟毅。
趙韙?
熟知三國史的他有印象,此人在東漢末年,先為太倉令,後辭官隨劉焉入蜀,後迎得劉璋為益州牧,並參與平定過婁發等人的叛亂,直到建安六年起兵被殺,一直都是益州大吏,位高權重。
此人亦是益州本地派的代表人物,其家鄉於巴郡,此番莫不是路過德陽,回往蜀郡?
趙韙算是他來到東漢,遇見的第一個史書有名的人。劉釜馬上平定了心情,略作猜測後,向前方的騎士行禮道:“既然趙祭酒相約,還請帶路。”
讓老鄭父子看著牛車,劉釜隨著騎士行之另一處寬大的馬車前,方停住。
騎士向內稟告了一聲,便聽得一中氣十足的聲音傳出:“今某過德陽,得見我蜀地才俊,劉家小郎君若不嫌棄,可願與某於馬車中一敘。”
聽之一席話,劉釜大抵猜到,趙韙方才因是看到了前面的動靜,知其身世後,起了招攬之意。
劉釜早和景毅有約,但並不妨礙他和趙韙這等本地權利代表人物混個臉熟。
從當前身份方面講,他和趙韙一樣,都屬於益州士,有著天然的聯盟關係。
但若往前探查,豐安劉氏,百年前,也是外來戶,和同是外來者的東州士也有瓜葛。
兩方面的身份,於劉釜而言,皆是有利的,他或可尋找合適的度,將兩者交相融合起來。
趙韙話畢,他對著馬車躬身施禮道:“久聞趙公大名,長者有邀,釜莫敢辭爾。”
於侍者拿下馬凳後,劉釜越而上之,及至寬大的馬車內部,略一掃趙韙的面孔,但見這是一個留有美髯,相貌堂堂的中年人。
其人手畔還放著不少書冊,當是在路中也處理著公務。
看見劉釜上了馬車,觀之神態穩重,未有膽怯自傲之感,趙韙笑而頷首:“果然一表人才,某前次過德陽,便聞汝之名,今次終得相見。聽聞汝為母守孝三年期限已過,可願隨某往蜀郡謀一份事業?”
劉釜略一沉思,不急不躁道:“釜謝趙公厚愛,但釜於歲前和景毅公有約,於明歲,當去益州郡一趟。”
同為蜀人,趙韙看起來和景毅有些相熟,搖頭失笑道:“原是文堅捷足先登了,某便不強求了。”
知道劉釜不能為之舉薦,趙韙也沒多少失落,但也沒有繼續聊天的打算,正色道:“汝為我蜀地俊傑,當為蜀地振興而事,以後到了蜀郡,但遇事,可攜某之名刺於州牧府來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