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南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進入嚴冬以來,蜀地的氣溫急轉直下,各地紛紛下起了雪。
雨雪之下,道路變得難行。尤其牛車車輪易打滑,加上道路崎嶇,導致行人們的速度被大大降低。
劉釜便被困在了味縣。
他們一行八人,合計四輛車馬,從江州常鄉出發,已有十四天。
前十天還好說,過犍為郡一路順風。
但自從進入益州郡的味縣後,天公不作美,使得行進速度被大幅度的縮短,最後不得不暫時在味縣境內修整,並租住了一家農戶的院落。
離元日不到六日,劉釜原本想著在益州郡郡治滇池過年的想法,只能破滅。
“小郎君,這味縣的冬日氣溫可比我等巴郡的溫度高上不少。雪花在天上尚是雪,但大部分到了地上,多會化掉。”
王朝穿著劉釜贈予的嶄新棉衣,見劉釜讀過書冊,起身活動身體,望至前方,便來到身邊,出言道。
劉釜遠眺群山,最後把目光放在小院石磨處,那裡馬虎正在教授虎頭耍大刀,道:“此地地勢矮些,自然溫度多高。卻是進入益州郡後,得見各地山民皆在忙碌,生活和平,足見景毅公在本地治理的極善!”
王朝和道:“那是,我等待在巴地,但南中之地,前些年多叛亂,百姓民不聊生還是知道的。
當年也多虧朝廷任免李頤公,後與剌史龐芝徵調板楣蠻打敗平定了各夷族。
但在李頤公逝世後,也就是前數年,南中的叛亂再起,這次乃是景毅公擔任益州郡太守。
景毅公到後,速結合益州郡本地情況,以極短的時間平定了夷人。
小郎君能看到,現當下,我等所在的味縣之所,一斛米降到幾十錢,但其實在幾年前,斛米賣一萬錢!”
王朝說到本地的夷人大叛亂,其實從秦到現在,隔幾年,十幾年就會發生一次。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李頤平叛事。
時為漢靈帝熹平五年,夷人叛軍可是將本地太守雍陟都給劫持。漢軍未能將之擊敗,朝中束手無策,漢靈帝以至提出“捨棄邊地”的想法。
最終多虧了李顒站了出來,奏請收復失地,否則現在,南中多地,或已處於夷人的佔領統治下。
過上十多年,李顒這個定海神針一消失,夷人再起聯合起兵。好在又有景毅!
劉釜還知道,如果不是他的到來,再過幾十年,又會有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獲”那等戰事。
戰事起,多源於治標不治本。
畢竟於益州主官,如州牧劉焉,乃至後來的接人者劉璋來說,南中其實都不是他們的戰略要地。在之看來,整個益州北部才是重中之重。
其實,除了南中之地,和之相交界的交州,何嘗不是被東漢末年的群雄們,多數遺忘之地……
另,想要解決蠻夷的危機,在劉釜看來,不管益州的主吏,或大漢朝廷如何決策。但對真正和這些夷人打交道的本地官吏而言,他們雖身處前線,卻也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一如德高望重的景毅,劉釜很是承認景毅的辦事能力,他為人賢明,如王朝說的降糧價之舉,正是之施仁惠恩義逐步引導,但這般政令,只能讓南中恢復表面上的平靜。
讓蠻夷入華夏,其實最重要的是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實施,更重要的是迎得人心,諸葛亮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因本地的特殊情況,此番來到益州郡,劉釜除了鍛鍊自身能力,跟隨景毅學習外,其實就是想著於暗地裡,試著在南中和交州謀發展!
想要弄成自己的勢力,最重要的是人。南中官方登記在冊的看起來很少,但其實人並不少人,其多隱藏在山林,歷史上諸葛亮能北伐,便是徵集了南中的青壯年,這些人好生布置,能否成為他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