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惡客(第2/2頁)
章節報錯
總結起來就是,自家那百畝之田的佃客,於之母甘氏病逝,欺他是個孤兒,外加不甚懂農事,連續三年多,一直少報收成。
處於涪水流域的德陽之地,除過沿河農田種植稻穀外,高處的山田,多種植黍、粟、蹲鴟(chī),後者即芋頭。
劉釜繼承父劉楨的百畝族田,尚屬於肥沃,處於河泊上游,且以粟為主,蹲鴟為輔。每歲畝產兩石到三石粟左右,但根據他的回憶,三年以來,他名下的這戶佃客,卻常以收成不好為由,報之以兩石一鈞。
原劉釜心善(好騙),知這戶佃客是耕種十餘年的“老人”,便信以為真。
但現在的劉釜可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他於前日得聽來看望的老鄭說了今歲的收成,再想半月前那家佃農送來的上繳,便想著尋個機會好好探查一下,卻未想到提前事發了。
兩堂兄弟抵達時,能看到劉氏宗祠之外,已經站了不少人,多是族內長輩。
而在門檻之下,跪著兩男一女,正是依附劉釜名下田地的佃客。
“大族伯,三族叔……”劉釜逢人便行禮,這套禮儀下來,就花費了小半刻,將病軀折騰的腰痠背疼。
當他停在末尾的一個著長衫、面色儒雅的中年男人面前時,愣了愣,此人他不認識。
好在於一旁一直看著的劉升,適時介紹起來:“此乃南陽來的同宗長輩,比汝父略少,汝稱族叔就可以了!”
劉釜忙作揖道:“見過族叔。”
中年儒士點了點頭,注視著劉釜的面孔,面帶回憶道:“汝便是德祐之子,長得真像。想當年,汝父與吾於洛陽遊學,曾於李膺公門下聽課,一晃都三十多年過去了……”
李膺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稱。
劉釜沒想到父楨,還有這麼一段遊學史。
這邊不等劉釜感慨完,族伯劉升便問起對下首跪著三人的處置了。
“此三人,為汝兄炤之奴婢告發,欺瞞家主,私吞繳糧。方吾做主,遣人去拿,於家中搜得,人贓並獲。汝既為之家主,覺得該如何處置?”
見四周人都望向自己,劉釜便知曉這將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個考驗。
他人雖年少,但早已以孝和仁愛聞名郡縣。要怎樣處置,才不能降低名聲,還能再揚名,這才是關鍵。
劉釜沉思片刻,向族內長輩微微彎腰,然後看下腳下趴著的兩男一女,眼角流下了兩滴眼淚。
“先父先母尚在時,看汝等受黃巾之亂,由荊州流入,無家可歸,才收入家中,如今有九年之久……
我讀《春秋》,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爾等欺瞞主人,是為惡。今我繼承族田,卻未能發現並阻止,即是長惡之舉,我亦有責任!
如此,杖責爾等男子二十,女子十五,歸還所斂之財,且永生不得再入我家,爾等可服?”
佃客除過不能買賣外,和奴僕沒太大的區別。此等欺主之罪,劉釜身為主人,沒有將之杖斃,已是大大的仁慈了。
“小郎君寬厚大義,服氣,服氣,是我等有眼無珠,財迷心竅,辜負了主人的信任,該打!”
地上三人連連磕頭,自曉得見好就收。如此欺主之舉,就算被打的殘廢,也總比打死要強些。
而於旁側,無論是看熱鬧的劉家凹人,亦是劉氏族人,無不對劉釜的胸襟頷首稱讚。
此為大丈夫所為也!
劉釜劉季安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