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趙王的封賞,在場的趙國諸臣看向李建,表情各異。

田單搖了搖頭,有些失望,沒有說話。

廉頗大笑起來:“好,短短几個月便從下大夫晉爵到中大夫,咱們趙國可是好久都沒有出過這般人物了。”

平原君同樣笑道:“這也是大王慧眼識人,才能夠讓李建大夫在合適的崗位上為大趙做出貢獻呀。”

這兩位或許立場不同,但對李建的態度倒都頗為親善。

李建心中喜悅,朝趙王行禮:“臣多謝大王恩澤。”

升官了,總得謝一句。

趙王哈哈的笑著,臉上不無得意:“繆賢啊,你也看到了吧。寡人這一次有李建大夫的幫助,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繆賢拱手道:“大王果然睿智,老臣這就回邯鄲將結果告訴太后。想必太后在得知此事之後,應該也會對大王刮目相看了。”

趙王聞言,笑得更加開心了。

一直以來,趙王都渴望向太后和天下人證明,他這個大王並不是擺設。

今天,趙王自認為是做到了!

想到這裡,趙王看向李建的目光不覺越發溫和。

若不是有這麼一個寶藏臣子,寡人又怎麼可能會這麼揚眉吐氣呢?

趙王開口道:“李建哪,你就好好的休息。等到魏王來的時候,你跟在寡人身邊,一起去和魏王會盟!”

魏王兩天之後就來了,但會盟儀式的舉行則要等到七天之後。

戰國時代的諸侯可不像劉邦那個出身亭長啥也不會的大老粗,什麼貴族的臭講究破規矩那都是非常精通的。

幾天下來,各種繁文縟節紛紛上演,即便是三世為人的李建都能從中發現上輩子聞所未聞的細節,補足不少知識盲點。

“原本以為《周禮》就已經夠講究了,沒想到八百年時間下來,咱們這些周朝的後人們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李建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一個爽朗的聲音突然在李建身邊響起:“李大夫此言差矣。諸夏乃是禮儀之邦,雖然禮儀過程確實繁瑣了一些,但若無儀式,又如何彰顯文化傳承呢?”

李建轉頭看去,發現一個極為帥氣倜儻,長相英俊的魏國中年貴族男子站在幾步之外,正含笑看著自己。

李建略一思索,朝著對方拱手:“李建見過信陵君。”

信陵君有些好奇的看著李建:“李大夫如何認得是我?”

李建誠懇的說道:“信陵君之英俊是天下聞名的。”

信陵君楞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來:“都說李大夫之口才極為出眾,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建看著信陵君,道:“不知信陵君有何指教?”

信陵君搖頭道:“指教?本侯剛剛在和大夫的博弈中落敗,若是還來指教大夫,那多少是有些不要臉皮了。”

“其實本侯只是想要問一句,為何大夫一定要離間我和王兄之間的關係呢?”

李建沉吟片刻,道:“信陵君想要聽實話?”

信陵君道:“那是自然。”

李建正色道:“忠言逆耳,實話不一定好聽。”

信陵君笑道:“本侯並非三歲小孩。”

李建道:“那我就實話實說了。信陵君的才能便如同一把絕世寶劍,即便是深藏劍鞘之中,那逼人的劍氣依然能被天下人所共知。”

“你的才能越顯,魏國上下對你越是心服,名聲傳開之後投奔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你的勢力就越發強大。”

“無論誰坐在王位上,在見到這樣的情況後,都一定會對你心生忌憚。”

信陵君看了李建一眼,道:“這理由似乎並不夠充足,王兄的胸懷也並非你想象的那麼狹隘。”

李建搖頭道:“非也。若別人有才能的話,魏王自有胸懷能將其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