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李建色誘龍陽君?(第1/6頁)
章節報錯
公主母子的事情對於李建而言,只不過是平日工作生活裡的一點小插曲。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建把主要精力投入了真正的大事之中。
趙王和魏王的又一次會盟。
這次會盟,關係著趙國和魏國瓜分韓國之事究竟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作為會盟的主導者之一,李建當然非常上心。
魏國方面給出的訊號也非常積極,很快就同意了和趙王相會。
經過雙方協商,會盟地點定在趙國中牟。
兩天後,趙王車駕就浩浩蕩蕩的出發,朝著中牟而去。
邯鄲距離中牟並不遠,僅僅三天時間,車駕就已經抵達。
李建自然是隨行的趙國重臣之一。
騎在馬上,李建環首四顧,看著身前身後猶如一條長龍般的趙軍,心中也是感慨。
“咱們這位趙王,是真喜歡講究排場啊。”
為了這一次的會盟,趙王居然出動了整整五萬趙軍!
也不是沒有大臣對此表示反對,畢竟現在已經是夏天,再過一兩個月就要秋收。
本來廉頗就已經帶了十萬在上黨郡那邊了,再加上燕國境內還有幾萬佔領軍。
如今再來五萬去中牟,這肯定是會影響秋收的。
但趙王直接就無視了這些意見。
對於這位趙王而言,排場才是最重要的。
少收點糧食,那算什麼事?
寡人就是要揚我大趙國威!
國家威儀,這麼大一個理由砸下來,所有人都鴉雀無聲。
這讓趙王又一次體驗到了一言九鼎的快感。
李建目光遠眺,在視線的盡頭,山巒起伏的中央,一座城市於群山中若隱若現。
那就是趙國曾經的都城,中牟。
眾所周知,趙氏原本的封地是在晉陽,位於太行山的西北部。
隔著一整座太行山,想要逐鹿中原實在太難。
崇山峻嶺幾百裡,出山都要一個月。
等趙軍趕到中原,人家仗都打完了,這還怎麼玩?
於是趙國就將都城遷到了太行山東側。
但趙國人也擔心,遷到了中原之後會不會被中原諸侯暴打,最後不得不狼狽退回晉陽?
思前想後,趙國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遷到中牟。
中牟位於太行山的東南端,往東就是黃河中下游平原,往西就是上黨,一出兵就是中原。
最關鍵的是,在中牟城隨時可以沿著太行山跑路,迴歸晉陽城。
直到幾十年後,趙國真正在中原站穩了腳跟,這才將都城從中牟遷移出來,換到了地勢更平坦,更加適合發展商業貿易的邯鄲。
正是因為這段歷史,所以趙國對中牟的建設主要是以軍事防禦為主。
與其說這裡是一座都城,倒不如說是一座軍事要塞。
高聳的城牆,三面環山的地形。
就連進城的道路,都是從低到高,蜿蜒數千米的大緩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