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邯鄲的路上,趙王顯得非常高興。

對於這一次的功臣李建,趙王直接就叫上了馬車,君臣兩人促膝長談。

“李卿啊,你說這一次,寡人真的能吞併韓國嗎?”

李建不假思索,給出了答案。

“大王請放心吧,這一次兩路大軍突然發動,吞併韓國應該是大機率事件。”

李建的猜測還真不是過度樂觀。

和秦國不同,趙國、魏國與韓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緊密到什麼地步呢?

一個趙國人,他前往秦國的話可能聽不懂秦國語言,需要用周王朝時期的官方語言“雅語”才能溝通。

但如果這個趙國人前往韓國或者魏國,那麼他和任何人交流溝通都是毫無壓力的。

趙韓魏三國同出晉國這個事情,讓三國在語言和文字上的差別非常的小,到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當趙國和魏國一起圖謀韓國的時候,無論是情報還是手段上,都有太多可以利用的點。

更何況,這一次趙軍和魏軍都已經進入到韓國境內。

趙王還是有些擔心。

“你說,如果韓國人真的能守住,等到其他國家的援軍抵達呢?”

無論是齊國、楚國或者秦國,肯定都不會允許趙國和魏國就這麼把韓國吞併。

若是韓國被攻擊的訊息傳來,這三國應該都會第一時間派出兵馬阻止趙魏兩國。

因此這一次趙魏兩國的行動,是必須要兵貴神速的。

李建胸有成竹,笑道:

“這一點,還請大王相信廉頗大將軍和信陵君魏無忌的領兵水平。”

廉頗屯兵於上黨郡城屯留城之外,魏無忌大兵駐紮在韓國都城新鄭城外。

這幾乎就是把刀已經架在了韓國人的脖子上。

確實,無論屯留還是新鄭,都還有城牆作為保護。

但趙魏兩國這一次的行動,已經節省了召集兵馬,進軍都城這麼一個過程。

少了這個過程,其他國家就來不及有時間反應。

李建說到這裡,不由笑道:

“如果說事情當真會出什麼意外的話,臣覺得只有一種可能。”

趙王皺眉道:

“什麼可能?”

李建道:

“那就是趙魏兩國之中,有人故意提前將訊息洩露出去。”

“這樣的話,可能就會有其他國家提前獲得風聲,於是就提前發兵援救。”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才能夠來得及援救韓國。”

趙王聽到這裡,頓時就鬆了一口氣,笑了起來。

“聽李卿這麼一說,寡人就放心了。”

李建走下趙王的馬車,抬頭正好對上了虞信的目光。

虞信的表情是相當複雜的。

在虞信看來,原本李建的這種恩寵,應該全是屬於他的!

只可惜,在楚國行差踏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