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趙王的怒火,所有人都選擇了安靜。

李建冷眼旁觀,心中也是有些好笑。

原本李建的打算是先去魏國,然後再去楚國。

但趙王卻突然在李建出發之前橫插一腳,讓虞信去了楚國。

這種行為李建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國君不就喜歡搞這種制衡與分權麼?

但問題在於,虞信似乎把事情搞砸了。

或許, 虞信其實是幫李建背了這個黑鍋?

一想到這,李建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更加愉快了。

李建並不打算立刻開口,而是想看看其他重臣們的意見。

由於都平君田單依然領兵在外,所以平原君成為了第一個開口的人。

平原君道:

“大王,為今之計,首先應該立刻發兵韓國,免得韓軍無法抵擋秦軍的攻勢。”

“另外還應派出使者前往楚國詢問究竟是什麼情況, 並想辦法解決。”

聽著平原君的回答, 趙王臉上的表情好了不少。

“確實是這個道理, 但現在開戰的話,能贏秦國人嗎?”

這個問題成功的讓大殿之中又一次的陷入了沉默。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秦國依然還是諸侯中最強大的國家。

任何一次和秦國的開戰,都必須要慎之又慎。

平陽君道:

“大王,不是我們想要和秦國開戰,而是秦國人已經逼到了我們的大門口,我們別無選擇了。”

曾幾何時,魏國和韓國都算是趙國的屏障。

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魏國丟掉了河東,韓國也丟掉了大量土地,只能苟延殘喘。

趙國的屏障已經被極度削弱了。

若是韓國再被滅亡,秦國的兵鋒就能直指邯鄲!

趙王抿著嘴陷入思考,這是他在緊張時的習慣。

藺相如站了起來,道:

“大王,老臣覺得此刻和秦國開戰,或許並不合適。”

趙王看向藺相如,道:

“為何?”

藺相如道:

“如今大趙剛剛才滅掉了燕國, 大量的官員、軍隊以及各種精力都放在新佔領的領土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 若是和秦國開戰,我們的國力就不能全部發揮出來,是一大隱患。”

想要在新佔領的領土上建立起新的秩序,那肯定是要投入必須的資源。

若是在平時,這種投入對趙國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但在和秦國這種頂級高手巔峰過招之時,或許就會因為這麼一點的國力分散而導致最終的失敗。

趙王聽完藺相如的話,越發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