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會。

儒家之所以能從孔孟時代的不被重視到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正是因為孔子有教無類廣收門徒,一代代下來讓儒家弟子數量上對其他諸子百家形成了碾壓。

當其他九十九家思想流派的弟子加起來都不及儒家弟子的零頭,就問他們還拿什麼來跟儒家抗衡?

就算儒家一百個弟子裡只有一個像樣的人才,照樣能輕鬆碾壓其他諸子百家!

假如稷下學宮是一座大學,每年都從這裡畢業幾百上千名對齊國忠心耿耿的知識分子,只要持續個十幾二十年,其他諸侯國又拿什麼來和人才井噴的齊國對抗?

只可惜,齊國並沒有這麼做。

反而是在華夏的最西方,秦國所推行的“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制度最終讓秦國實現了人才的不斷湧現,埋葬了東方六國。

想到這裡,李建不由發出感慨。

“自行束脩以上,無未嘗無悔焉。有教無類,善哉斯言!”

這聲感慨,被幾名經過影壁計程車子所聞。

一名士子停下腳步,沉聲道:

“這位兄臺所言,恕在下不敢苟同。”

“有教無類,看似大仁大善,實則不然。”

“世人有愚笨者, 有平庸者,有聰慧者,有生而知之者。”

“愚笨者無教導之可能,平庸者可教亦可不教,聰慧者可選而教之,生而知之者可為人師。”

“如此,知識得以傳承,方是教育之上上策。”

李建聞聲轉頭,發現是一名年輕方臉,倒八眉頭,頭戴儒冠身著儒袍計程車子所言。

李建不由好奇,道:

“看閣下乃是儒家士子,竟對夫子之言如此批判,實在令我不解。”

士子昂然道:

“夫子雖為天下聖人,但其所言所行,亦不乏弊端,故不得為君王之用。”

“我儒家若是想要真正經世致用,當改革夫子、孟子之言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可真正大行於世。”

李建拱手道:

“請問閣下姓名,師承何人?”

士子拱手還禮:

“在下韓非,我師乃學宮大祭酒荀況是也。”

李建聞言愕然。

走個大門都能碰到韓非?

一旁田單表情一動,開口笑道:

“原來是荀子門下高徒,老夫田單,和李大夫此番前來正好想要拜會令師。”

田單話音落下,韓非等幾名士人表情頓時震動。

“都平君田單?”

齊國之中,田單絕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震驚過後,韓非將目光投向李建:

“原來閣下便是讓信陵君顏面掃地,三斥都平君,揭露樓昌投毒案真相的李建大夫。”

幾名士人聞言,也將目光轉來,眼神開始熾熱。

“李建大夫乃是我輩年輕一代的楷模啊。”

“沒想到今日能在此見到李建大夫,不知大夫暫住何處,可有時間接受我等拜訪?”

李建含笑點頭,一一回應,態度和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