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大臣官職各有不同,以爵位分六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李建這個下大夫,是所有大臣之中最低的。

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趙國之中只有“卿”才擁有和國君議事的權力。

卿之下的“大夫”,除非是國君點名要求開口,不然只能旁聽。

這也就是為何上輩子李建站起來還沒開口就被噴了一臉,爵位和官職都被一擼到底的原因。

文雅點說就是君前失儀,通俗點說就是壞了規矩,沒大沒小!

但當時剛剛穿越的他,對此壓根一無所知。

好在上輩子趟的坑夠多,這輩子李建重走人生路,信心十足。

站在大殿的門口,李建注視著藺相如、田單等幾人走下臺階的背影,心想:“他們應該是去找左師觸龍了,也不知道那位左師何時入宮,看來此事還是得抓緊解決,把這份功勞拿在手裡。”

李建站在宮殿的大門口處,安靜等待。

不多時,眾臣離去之後,一個身影也緩緩從宮殿之中走出。

李建立刻上前,喚道:“宦者令請留步,李建有事相商!”

被李建呼喚之人停下腳步,轉身看向李建。

這是一名身著宦官服飾的老者,頭戴紫色鶡冠,鬚髮近乎全白,表情神態頗為平和,明明是個閹人,卻有種不怒自威的姿態散發出來。

老者名叫繆賢,乃是趙國的宦者令,用後世通俗的稱呼便是“大內總管”。

繆賢有些驚訝的看著李建,道:“李大夫,朝議已經結束,你為何還停留在此啊?”

李建微笑道:“下官有些話想要和宦者令說說,主要是關於方才大殿中朝議之事。事情比較重要,可否找個僻靜之處?”

別看繆賢只不過是一個宦官,但他出任宦者令幾十年,深得已經去世的上代國君趙惠文王信任。

無論是宮內還是朝堂,繆賢都擁有著極為強大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他為人謙和並無架子,同時對兩代趙王又忠心耿耿。

以李建的身份,想要和太后搭上話,繆賢無疑就是最合適的橋樑。

這就是重生給李建帶來的好處,什麼事情該找誰,心中胸有成竹。

繆賢聞言一怔,隨後微微點頭。

片刻之後,兩人來到某座附近無人的涼亭。

繆賢看著李建,溫和的笑道:“李大夫,老夫理解你的報國之心,但此事連諸卿都難以說服太后,若是你去太后面前隨意置喙的話,恐怕會觸怒太后,丟了官職爵位,反而不好。”

“聽老夫一句,此事確實並不是沒有迴旋餘地,但……總之,你且回府,等諸卿想辦法和太后斡旋便是。”

繆賢的話,正如李建所想。

這位宦者令並非那種盛氣凌人之輩,即便李建這般貿然找上門來,繆賢的態度同樣也頗為寬容,甚至還提點了李建兩句。

平心而論,繆賢的話一點都沒錯。

天塌下來自然有田單、藺相如那些高個子頂著,你一個小小的下大夫摻和什麼熱鬧?

但是繆賢並不知道,李建早已今非昔比。

李建看著繆賢,正色道:“宦者令,當年藺相如藺卿不也是一個下大夫而已,卻已經在澠池之會上令秦王嬴稷蒙羞,為大趙爭光。”

“李建不才,不能斥責秦王於天下人面前,但為大趙分憂還是能做得到的。就是不知,宦者令可否能像當年舉薦藺卿一般,也給我一個機會?”

世人皆知,聞名天下的藺相如之所以能夠發跡,正是因為繆賢在趙惠文王面前的舉薦。

一個喜歡舉薦人才,脾氣又足夠溫和的大人物,沒有人比繆賢更合適當李建覲見太后的橋樑了。

繆賢有些驚訝的看著李建,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