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松性格活潑,周秉昆也拒絕不過,和他對飲起來。

說笑著,再有酒精的解乏作用,兩人不再覺得乘車的枯燥。

列車賓士過雪原,最終停穩在吉春市火車站的月臺上。

“姚主任,咱們要是不著急的話,就直接去我家吧。新蓋了房子,也有地方住!”周秉昆發出邀請。

想了想,姚立松稍後就答應了下來:“那就打擾了。住旅館又髒又不方便,住你家,咱倆說話也方便。”

兩人乘車到了光字片附近,再步行進入街巷中。

“能看得出來,這裡的街巷原本是筆直的。”姚立松說著,略有慨嘆,“可現在因為加蓋房屋,有的都佔道了。”

“是啊。”周秉昆也有感慨,“您想啊,最早蓋房的人,是按照那時的家庭人口蓋的房子。可現在,他們的孩子都大了,甚至都有了第三代,住房肯定不夠。”

“那就只有等待改造了。”姚立松附和著說。

兩人隨口說著,走近了周家所在的院落。

“嚯,還就是你們家夠氣派。”姚立松笑呵呵地說。

“這也是我爸最早蓋房的時候,得到了個小院。這不,現在才能加蓋出一間屋子。”周秉昆說著,推開了小院的院門。

李素華正和喬春燕的母親坐在炕上,一邊聊天,一邊做著手工活兒。

聽到屋門響動,她側頭喊問了一聲:“誰啊?”

“媽,我是秉昆。”周秉昆說著,走進了裡屋。

見到兒子回來,李素華自然是激動不已,更還對他身後的那個穿軍裝的人,感到詫異。

喬母見到現在英氣盡顯的周秉昆,只有暗歎自己沒能釣上這個金龜婿。

周秉昆做了介紹,姚立松上前問好:“李阿姨您好。”

李素華並不知道兒子現在回來是為什麼,但也趕緊招呼著說:“姚主任快坐,快坐。”

喬母見到周家來人,就先告辭回去了。

周秉昆幫著母親做了飯,姚立松邊吃邊簡單地說,這次來吉春是出差辦事。

下午休息了一會兒,姚立松要出去辦事,周秉昆詢問:“姚主任,咱們都去哪兒,我幫您計劃路線。”

並未直接回答,姚立松沉默了片刻,先看向李素華:“阿姨,您肯定想兒子。秉昆呢,也急著回來盡孝心。你們的心情,我,以及我單位的領導,都能體會,也都願意盡力幫助。”

李素華雖然不知道他的後話是什麼,但聽到這裡,也是立刻連聲道謝。

周秉昆現在已經清楚:姚立松帶自己回吉春,這是為辦理調轉工作。

“姚主任,謝謝你。”他真誠地說。

姚立松坐在炕邊,神態顯得很輕鬆。

笑了笑,他坦誠地說:“秉昆,這世界就是互助的關係。相互幫助,既是美德,又是必須。”

周秉昆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投桃報李,是國人一直確信的,人際關係中的必須和必要。

說起來,這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