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哪兒來的芝麻糖(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本李素華並不需要這樣的照顧,可看著這兩個女孩子說笑著在身邊,她肯定更加高興可知。
至於那五塊錢,李素華還要堅持給。鄭娟推拒不得,只好收下:“阿姨,那就算我替您先保管著了。”
當然,李素華也知道鄭家過得不容易,並不會耽誤鄭娟回去照顧自家。
不僅如此,生活條件稍好的她,更還會讓周蓉多買些蔬菜,等鄭娟來了的時候,讓她帶回去。
至於家裡改善一下生活,包餃子、蒸饅頭的時候,李素華也會讓鄭娟帶走一些。
鄭娟在食堂工作,可以買到,或者是分到剩下來的飯菜帶回家裡去。
塗志強為人很仗義,再有就是自己也知道好賴。他對周秉昆說的話,誠摯地做到了。
他沒有再去騷擾鄭娟,水自流自然也不會去。
駱士賓對於鄭娟肯定不死心,但並不敢招惹蠻橫的塗志強,更要對水自流言聽計從。
總之,鄭娟自家的生活狀況不僅安穩,更還好了很多。
她臉上的笑容更多見,更輕鬆。
周蓉在醬油廠的宣傳科工作,除了內部的宣傳、教導這些工作之外,也有一些外聯工作。
生性活潑的她,對於這些事情既是上手很快,也能應付自如。
有了正式的工作單位,周蓉和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哥哥周秉義、弟弟周秉昆的聯絡,就更加方便了。
除了可以寫信、拍電報之外,還可以利用單位的電話,偶爾和建設兵團聯絡的他倆。
沒有緊急的事,打電話終究是不容易得到的機會,有時來回轉接號碼,通話質量也不高。
一家人,包括鄭娟與周秉昆聯絡的最多方式,還是寫信。
周志剛、周秉義的來信,李素華讓周蓉或者鄭娟,這兩人都可以念給她聽。
但是周秉昆的來信,無論周蓉是否念過,李素華都要做出還沒聽,或者再想聽的狀態,讓鄭娟再念一邊。
彼此心心相印,即便是透過書信、文字,鄭娟也能感受到周秉昆對自己的那份火熱。
她因此在不知不覺間,念得很動情。李素華聽在耳朵裡,別有一番暖流在心中。
周秉昆去了兵團,和哥哥周秉義一起,分在了三師的農場。
下鄉的知青,也因為不同的自身條件,有略微不同的待遇。
比如周秉義的女友郝冬梅,就因為父母的問題暫時沒有得到解決,而去了農場附近的村子插隊。
而工人家庭出身的周秉義好周秉昆,都分到了兵團的農場。
無論身在何處,下地幹活的內容都是一樣的,都要揮舞著鐮刀、鋤頭,在一望無際的莽原中,開墾、耕作。
這裡面有區別的,就是在日常勞動過後,處在農場的知青,可以相對更容易地受到表彰、提拔,甚至正式轉入軍人體系中。
周秉昆來到這裡,因為了解原劇情,自然就有了先天的優勢。
農場的軍官,附近農村知青點的知青,他很快就都熟悉,並且相處得很好了。
哥哥周秉義做事沉穩,總要勸誡:秉昆,年輕人做事不要怕苦怕累。
身體可以疲憊,乃至受傷,但精神卻絕不能頹唐。
這是周秉義自勉的話,周秉昆也認真履行。
不過,作為任務者,周秉昆的目的性會更強。
兵團政治部主任姚立松,就是他很快結識,並相互處得很好。
原劇中的姚立松,後來成為一個腐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