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走多遠,周秉昆見到了原劇中的那個寬大的山洞。

很敞亮,因為沒有門窗這樣的設施。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風透氣,自然清新。

只有真切地站在這裡的時候,周秉昆才能體會到:

原劇中周志剛忍下羞惱,顛簸輾轉前來尋找女兒。

看到人品出眾的女兒,居住、生活、工作在這樣的地方,這位父親的心裡,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說是血淚交加,應該很恰當,甚至還不足以形容。

“這是公社給我安排的。”周蓉帶著一份驕傲說,“學生不多,但我也不會太累。”

周秉昆沒有說什麼,轉而詢問:“那個人呢?”

“哦,你是說馮化成啊。”周蓉的臉上有些羞紅,但隨即就鎮定了下來。

嘆口氣,她低聲說:“不間斷地接受‘教育’,他現在挺慘的。”

周秉昆沒有回應,她的眼神中已經現出仰慕和溫馨。

“但他對我很好。每次來的時候,他總要想盡辦法給我帶來一束山花。有好幾次,他來的時候一瘸一拐地,說是為了採花,攀爬山崖摔著了。”

說到這裡,周蓉不禁偷笑一下。

愛情很美妙,可以讓人神魂顛倒,讓人如痴如醉。

處於熱戀狀態的兩人,基本和盲人沒什麼區別,或者說只覺得對方全是優點,哪哪都好。

可愛情畢竟不能恆久,更不能代替現實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吃飯睡覺、親情友情。

過度追求純粹意義的愛情,將會落入那句老話: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周秉昆沒有理會姐姐的陶醉神情,而是在山洞裡尋看了一番。

“姐,你不是腸胃不好嗎?怎麼我看到的糧食,都是米、紅薯這一類的?”他關心地問。

“嗐。”周蓉不在意地說,“這裡本來就是大米多,再加上馮化成也喜歡吃大米飯。”

見周秉昆皺眉,她趕緊補充說:“他也經常給我換一點麵粉吃的。”

周蓉的腸胃病,是因為前幾年周家生活艱難的時候落下的病根。

出於節省糧食給哥哥、弟弟吃的緣故,她總是說“不餓”,卻偷跑去撿拾水缸裡的冰碴子吃。

這份情意,也促使周秉義和周秉昆對她很關愛。

這三兄妹一直到老,相互的關係都處得很好。

“姐,你跟那個馮化成,已經,”他試探著詢問。

懂得弟弟沒說完的語義,周蓉的神情既有羞澀,似乎也有遺憾。

她低聲說:“別瞎說。馮化成現在一直被管制得很嚴厲,我們能夠來往聊天就已經不錯了。”

知道這兩人沒有結婚,也沒有事實“婚姻”,周秉昆點點頭:“嗯。”

要帶她回去的他,也就是隨口問問罷了。

即便姐姐和那個自命不凡的詩人有了什麼,又算得了什麼呢?

與姐姐一時的痛苦相比——其實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如願了,姐姐漫長的一生的美好,才是更為重要的。

周蓉繼續說著馮化成的個人情況,比如一直很優秀,就是沒遇到合適的人,才沒有結婚。

另外,馮化成的父母早去,與其他親人也來往很少,是個惹人憐愛的孤兒。

周秉昆心裡暗道:正是憑藉這些,加上確有一些詩情,馮化成才可以獲得許多文化粉絲,許多包括周蓉在內的,天然就是同情心氾濫的女性的追捧、愛慕,而昏昏然地失去了自我。

“馮化成!”

周蓉正在說著,突然眼中一亮。

頭髮凌亂、身材瘦削、面色蒼白、神情憂鬱的一個男人,帶著滿身泥土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