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水系為泛太湖水系,重點便是丹徒水道(江南運河),無論是去往京口、江北,還是溯秦淮河上游至建康,都必須路過晉陵郡,即便是從錢塘江出海,繞海北上,也要路過京口。

另外,吳地士族受到僑北士族打壓已久,朝廷上基本沒話語權,空有財富無處使,與晉陵士族結盟是個不二之選,雙方互為倚仗。

所以,陸始的發聲,昭示著晉吳聯盟正式成立。

正當僑北士族對新崛起的晉吳聯盟感到頭疼的時候,西府率先作出反應,丟擲了橄欖枝,一是徵辟蕭欽之入西府,而是徵辟楊佺期入江州,實打實的執掌一方軍鎮大權。

對此,僑北士族立即作出應對策略,丟擲了一個晉吳聯盟無法拒絕的條件,揚州刺史郗曇徵辟楊佺期入州府,執掌一方軍鎮,司馬昱徵辟蕭欽之入司徒府。

揚州,是晉吳聯盟的本部,若是楊佺期能在揚州落地生根,手中握有兵馬,晉吳聯盟的實力將得到實質性的發展,以晉吳聯盟的財力,供一支幾萬的的軍隊,不費吹灰之力。

屆時,東晉權利將一分為三,桓溫一方、僑北士族與皇室、晉吳聯盟,廣義上來說,晉吳聯盟與僑北士族更為親近,在局面上構成對桓溫的壓制。

接下來,就要看晉吳聯盟如何做決斷了。

六月,天乾物燥,因晉陵郡的一個小變故,導致桓溫與橋北士族集團,私下裡再掀戰火,雙方都極盡拉攏晉吳聯盟,各種手段齊出。

蕭欽之突然就成了一個香餑餑,赫然進入了所有人的眼中,他的去留儼然代表著晉吳聯盟的集體走向,故蕭欽之還未入建康,就已經被全城皆知,引起了轟動。

六月八日,朝廷特派吏部侍郎顏寬,回晉陵郡主持揚州中正事宜,這是給了晉吳聯盟一個面子,替庾希擦屁股,同時也表面不會為庾氏出頭。

十日,顏寬等一干人員到了晉陵縣,開始主持晉陵郡州中正。

十二日,顏寬到了吳郡,受到了吳地士族的集體歡迎。

同日,蕭欽之、徐邈、趙芸菲等三人,從晉陵縣出發,即刻趕往建康,赴譜牒司、吏部。

《劍來》

晉吳聯盟私下裡秘密行事,突然間的高調亮相,不但打破了東晉權利的既定格局,打了桓溫與僑北士族一個措手不及,連帶著蕭欽之的原定計劃,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晉吳聯盟的整體利益面前,蕭欽之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

徐州之行,似乎成了一個未知數。

臨行前,刁太守手書了一份信箋,是寫給吏部尚書刁彝的,並且特意囑咐蕭欽之,去了建康,一切聽從刁彝便可,千萬不可擅自作決定。

所以,能否去徐州,刁彝的決定至關重要,為此,路上的兩日,蕭欽之等三人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看能不能說服刁彝了。

(晉陵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