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俊朗的少年郎,第一次來建康,要在朱雀橋上揮毫,乃雅事一樁,引起了許多路人的注意,紛紛駐足不前,近前凝望。

蕭欽之提筆蘸墨,看著西側繁華的秦淮河,心中有感,懸空書寫,大氣磅礴的顏楷,第一次在建康露面,就引起了一陣驚呼。

“此書蒼遒有力,氣勢雄渾,非一朝一夕之可成,如此年輕,就有這般功力,此子姓甚名誰?”

“楷書者,非王、衛兩家,但此少年面生,老夫眼拙,未曾見過。”

“他們說吳音,應是吳人。”有人提示道。

“莫非是吳郡陸氏陸俶?”

“傳言陸俶嬌媚之姿,此少年冠面如玉,身姿修拔,卓爾不凡,有嬌媚之色,卻無嬌媚之氣,定不是陸俶。”

“會是哪家的小郎君呢?”

.......

眾人皆不認識第一回來建康的蕭欽之,但隨著書寫,一行詩句躍入眾人眼簾,有人吟誦道:

“《題建康朱雀航記》”

“山外青山樓外樓,”

“秦淮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建康當洛州。”

末尾落款處寫道:昇平二年蕭欽之初至建康作。

“呼!!!”謎底揭開,眾人皆長吁一口氣。

“原來是他。”

“江左蕭四郎!”

“莫欺少年窮。”

“我道哪家的小郎君,有此氣質,如此便對了,聞名不如見面吶!”

“名不虛傳。”

“此詩更是不凡。”

......

蕭欽之在建康,此前雖未露過面,但其名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詩作在建康廣為流傳,近日更是以“無恥”,罵的庾希吐血昏厥,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常客。

圍觀人群一傳十,十傳百,皆慕名而來,一賞“江左蕭四郎”風儀,很快引起了道路大阻塞,只見橋上的三個少年郎,面紅耳赤,被一眾奔放的婦女團團圍住,進出不得。

《劍來》

三個人哪裡遇到過這個陣仗,一時不慎,吃了胭脂水粉一嘴,被擠得在青巒山峰裡抱頭鼠竄,呼吸不暢,蕭欽之被逼急了,喊道:“跳水!”

對於自小生活在江南水鄉里的少年而言,游水是必修課,何況現在是六月,天氣炎熱,全當下水游泳了。

蕭欽之、徐邈、趙芸菲,翻身朱雀橋,跳入了秦淮河,狼狽不堪的往東側的烏衣巷游去,那裡是王、謝大家的居住地,尋常市井平民不得入,引得朱雀橋上一陣花枝招展,歡聲笑語。

蕭欽之初來建康,便被奔放婦女們,逼的跳進了秦淮河脫身,自此,得了個“落荒而逃”的美名,不出半日,就傳遍了整個建康,一時引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