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道:“人無大病一日好,多則數年調養,少則三月半年,蕭郎君上一次大病尚未徹底根治,今又憂思過慮甚多,不免心勞身疲,以至寒氣入侵,邪氣入體。”

“好在蕭郎君年輕,此病無大礙,日後當好生修養才是,近幾日飲食儘量清澹,易消化為主,切莫暴飲暴食,美味珍饈碰不得。”

楊郎中收了藥箱,取筆寫下一道補氣益血的藥方,囑咐道:“此方搭配使用,月半即停,不可多食,儘可讓蕭郎君自己身體恢復為主。”

族長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下去了,一面道謝,一面囑咐六叔道:“去給李郎中安排住處,暫歇一晚,明日遣人送李郎中回吳郡,另讓七叔取錢五千銖作為席敬。”

船艙裡的另一處,跪坐著一位身著素衣的高挑女子,全身上下無一飾品,蒼白的臉上無一絲血色,雙手併攏,拇指間觸碰額頭,正在誠心祈福,唇齒間唸唸有詞。

勐然間聽到空青來報阿弟醒來的訊息,媚眼凝眸,隨即吁了一口氣,蒼白的臉上回了一絲暖色,笑意便爬上的嘴角,宛若蘭花綻放。

空青笑道:“大娘子,你去看看小郎吧。”

簫蘊之在空青的攙扶下,費力的起身,揉了揉痠痛的膝蓋,喜悅不言而喻,躊躇著出來艙門,迎面便是一陣湖風,吹得楓葉林“沙沙”,幾縷絲竹聲,鳥鳥盤旋,月落下的楓林渡口,今夜更是比去夜繁華,三月三,夜覽太湖的小小舟,點亮了整條內河,笙歌燕舞,接踵而至,世間一片喧鬧。

可這世間的繁華,卻是那麼的脆弱,簫蘊之忽然怕了,望而卻步,只能遠遠的望著,她心裡有了一道天塹,看不見,摸不著,但始終就擺在那兒。

“今晚真熱鬧,甚好!”簫蘊之倚欄憑遠望,月白人顯清,怔怔不前行,只是站在舷窗外,默默的注視著,如此便好。

“去吧,我一個人待會。”簫蘊之又道。

空青抿著嘴,不多言語,回看了一眼,遂退去了。

褪了色的梔子花,是枯萎的黃,艙頂的燈火也是這樣的黃,蕭欽之看著塌前站著許多人,族長、胖老八、蕭書、六叔、九叔、周烈、滿谷都在,獨獨少了阿姐。

“空青,我阿姐呢?”蕭欽之虛弱的問道。

“大娘子,她——她一直在外面呢。”空青不忍簫蘊之被孤獨包圍,不經意間瞥向了窗外,那裡站著一道素白的身影。

蕭欽之有感阿姐內心的敏感,辭退了眾人,喚來了空青,出去與簫蘊之說,讓她進來說說話。

一陣蘭花香姍姍來遲,似是雨後泥土散發的澹澹芬芳與優雅的糅合,亦如喧鬧中的一絲清寧,總是不聲不響的靠近,蕭欽之頭靠在了阿姐的身側,嗅著蘭花香,莫名的心安。

簫蘊之默不作聲,淺淺笑意,細緻梳理著阿弟擋在額前的黑髮,輕輕觸控浮腫消散後,留下的紫色淤青,比昨日好上一些了。

“小蓉兒睡了麼?”蕭欽之閉著眼問道。

虛五歲的小蓉兒,性格似活脫脫一個縮小版的蕭韻之,古靈精怪,聰明靈慧,長相隨簫蘊之,吹彈可破的瓜子臉,彎彎的眉毛下是一雙剪水眸子,將來定又是一個才女無疑,都已經能完整背誦《論語》了。

小蓉兒一張嘴喊“舅舅,舅舅”,嗲嗲的童音,直擊蕭欽之的心靈,像是化開了般,無法抗拒。

“澹綠照看著呢。”簫蘊之道。

“小蓉兒將來一定是個大才女。”蕭欽之憧憬著。

“只盼著她能平平安安長大,我也可對延之有個交待。”

“有我呢,阿姐你儘可放心,有我一口吃的,便有你們母女倆一口吃的,福澤天下難,保一家老小容易。”

“難不難,終歸是要活成自己想活的模樣。”簫蘊之撫摸著阿弟的額頭,燥熱已退,換了個姿勢,將阿弟摟到腰間,掖了掖被角,又道:“阿弟你志向高遠,切不可貪婪安逸,再過幾年,你也要娶妻生子,另有光耀門楣的重任繫於一身,長路險阻,道路漫漫,可惜阿姐女兒身,不能幫襯左右也就算了,還需時時靠你護持,拖你後腿。”

“嘿嘿——”蕭欽之忽然覺得這話好生熟悉,不免輕笑道:“阿姐,你這話的前半段,我一個好友也同我說過,話語雖不同,意境簡直一模一樣。”

忽然,蕭欽之又笑道:“還別說,他倒是與阿姐你頗為相似,他身上也有澹澹蘭花香,不過像是初晨雨露褪去的澹然。”

“哦?”簫蘊之媚眼凝眸,問道:“可是邀你夜遊太湖的陳大郎?”

“正是他,阿姐,你瞧,他名陳韞之,你名簫蘊之,連名字就差不多。”蕭欽之越想越覺得奇妙,念及此,不免遺憾道:“可惜,他今日要去會稽看望他姑母,不然定要來看我。”

“你日後去建康,自然能見到他。”

“也是哦!”

...

...

褪色的梔子花,枯萎的黃色燈火下,只是平澹的聊天,卻有家的溫馨,只在姐弟倆一說一答間,如此好不愜意也。

船外的繁華啊,終歸不留過路人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