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的話,顯然讓整個手術室內都安靜了下來。

甚至於,就連羅啟平都忍不住停下了手裡的動作

好傢伙!

這……這是要幹啥?

而一旁的崗松一郎也是瞪大眼睛,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小眼神盯著陳南。

本來崗松一郎就因為這個敏感的神經電位監測技術,搞得心態有些爆炸。

現在聽見陳南的話,更是臉色有些掛不住了。

大家都是手術室內的大佬,自然對於這樣的畫面稱不上陌生。

在日本,他們醫院把這個行為稱之為寫刀,說白了就是因為你的技術不行,被一旁的專家們看不下去了,強行取而代之。

崗松一郎出身寒門,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日本人以前是沒有姓氏的,後來國家要登記,很多人舉名字十分草率。

而崗松一郎的名字很簡單,他們家對面有一座山崗,旁邊有一棵松樹,所以就取姓氏。

韋崗松兒一郎就是家裡排行老大的意思。

崗松一郎今年56歲,是日本脊柱外科領域目前排名絕對靠前的人。

而之所以發出這麼頻繁地嗶嗶嗶的提示音,也不是說崗松一郎的水平就很差,而是因為神經電生理檢測技術下,對於操作者需要更加規範,對於神經損傷要更加重視。

而崗松一郎從未進行過類似的練習和手術。以至於很難適應本來作為亞洲脊柱外科領域的翹楚,崗松一郎來之前還是十分自信的。

可是現在呢,現在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觀看這一臺手術,自己現在卻被人卸刀,這要是傳出去了,可真的是丟人丟到了世界範圍內了。

這要是回到日本,還不得被噁心死崗松一郎本身這一次來。就被神山廣界寄予厚望,認為一定會在這一次的手術中脫穎而出不說,至少要讓那華夏的主刀醫生相形見絀。

現在倒好,接二連三的犯錯,讓神山廣介臉上無光。他真的沒有想到,這羅啟平的手術做得這麼好。

要知道,崗松一郎是認識羅啟平的,兩人都是亞洲脊柱外科領域的專家。

經常一起參加會議,但是之前的羅啟平似乎根本不怎麼出眾的啊。

可現在一時間,崗松一郎站在單槓走也不是,可是不讓的話一直出錯,這更加影響他們日本脊柱外科在國際的影響力啊。

怎麼辦?其實並非是華夏的外科醫生水平就不行,甚至可以說是恰恰相反。

為什麼呢?因為華夏外科發展和起源比起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都要晚了很多,而且我們很長時間內處於一個缺乏高精尖儀器輔助的背景下,雖然說我們在手術創新方面沒有做出來什麼世界性的創新,但是我們在技術打磨方面絕對不差。

首先就是因為我們的患者基數太大了。給了很多醫生鍛鍊的平臺,所以華夏外科不差,差的只是現代化儀器的輔助。

而這一次,羅啟平和孫海剛,齊歡,他們在陳南的0.1個單位的神經電生理檢測技術下,進步十分快。

這自然不是一日之寒,而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可是這個時候,崗松一郎猶豫的時候,一旁的另外一名日本專家忍不住說了句,你不是麻醉師嗎?聽見對方的話,崗松一郎更加懵逼了,他忽然驚醒一般看著陳南,對啊,你不是麻醉師嗎?你能做這個手術。

崗松一郎的話瞬間透過攝像頭傳了出去,以至於無數人看到這個畫面之後都傻眼了。

而國內的眾多觀眾更是哭笑不得。陳主任,別鬧。

是啊,人家本來就緊張,現在更加慌的一批了,哈哈哈。

國際友人國際友人交流第一,陳主任,別鬧,你

好好的,做你的中醫就行了。

是啊,陳主任,別鬧了,你是中醫,一定要記住,雖然你客串了一次麻醉師,還兼任了一次這個神經電生理檢測技術指導員,但是這手術咱們還是得好好想想的。

這個時候負責解說的奇觀和撒老師等人都懵逼了。

而顧海明這個時候忍不住問了句,這個打擾一下齊主任,這陳教授還會做手術,這直接在手術現場就要給崗松一郎卸刀了。

雖然說崗松一郎的確連續犯錯但是他可能是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手術,可能有些緊張,但是據我瞭解,這陳主任是中醫吧,他不是外科醫生嗎?咱老師也是有些茫然了,他自詡是天才,但是這種跨型如此迅猛的陳南,也讓他有些不知該如何解釋了,這個時候齊歡也是愣了一下,不過還是說道。

陳主任的確是中醫,但是中醫卻不分內外。按理說針灸推拿手術一類都是外科,陳主任擅長也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