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銘苦笑一聲,秦先生,我們肯定會盡力的,這個您放心,但是至於結果如何,我們還是應該遵循客觀事實的,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劉院士說的有道理,是啊,我們肯定會盡力。

這個秦先生完全可以放心。

秦世明看著眾人這般模樣,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該說的都說了,還能怎麼辦呢?會議只能就這麼算了。

而這個時候,張新輝忽然說了句,這個打擾一下,我有個想法,秦世明和劉漢明都轉身看向張新輝面帶疑惑。

周圍眾人也是如此,因為張新輝雖然是副會長,但是它的位置比較特殊。

學術能力肯定是比不上在場眾人的。

但是人家是同仁醫院院長,行業地位是有的。

平日裡,張新輝很少提建議,畢竟論學術地位,他不如大家。

秦世明看見張興輝點了點頭,問張院長有什麼寶貴意見。

張興輝笑了笑,想法是有一點寶貴意見,稱不上是這樣的,我是覺得這件事情其實不只有我們這群人。

既然是耳鼻喉學科,那自然不應該只包括我們醫師協會耳鼻喉分會的吧。

咱們中醫也有耳鼻喉專業,我是覺得咱們國家的耳鼻喉是不分中西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咱們還是應該重新開個擴大會議,邀請中醫領域的耳鼻喉專家加入討論一下,畢竟中醫學科也是有不少優勢病種的,如此一來,我們可能在治療方面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大家覺得呢?聽見張新輝的話,周圍眾人都微微皺眉,而秦是明確眼睛一亮,對呀,自己怎麼忘記了這個了?陳南不是就給了很大驚喜嗎?這玩意這中醫耳鼻喉領域還有新的中醫人才呢。

當初的幹祖望老先生不也是中醫領域的人才嘛,越卡他就越覺得有些可行。

陳南的先例讓秦世明多了一些特殊的想法,人才肯定是有的。

斷音耳鼻喉領域也有類似陳南的人才呢。

大家怎麼看?秦世明還是看向眾人,不是很認可這個想法,不是說我不瞧不起中醫,是因為耳鼻喉領域中醫這邊都沒有醫師協會吧。

而且耳鼻喉專業化嚴重,在內窺鏡等現代科技發展下,其實更加依賴於現代化的技術,我感覺標請示可以,但是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

聽見這話,紛紛有不少人附和。

而此時,劉漢民站了出來,說道,我覺得可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好事兒。

中醫朋友也是我們耳鼻喉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剛才想了一下,我覺得可以尋求一些中醫針灸外治法方面的探討,或許是有奇效的。

我支援劉漢民,這話顯然是代表了協會最高的意見,聽見劉漢民都答應了。

大家也沒有什麼想法。

張欣揮頓時內心一喜,他知道這個做到了。

其實,張新規對於中醫耳鼻喉研究很久,中西醫結合專業作為一個時代產物很少誕生大家,而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需要一個榜樣的,就如同劉漢民在耳鼻喉

領域的地位,也如同當初幹祖望先生的行業影響力。

但是中醫這些年似乎真的失去了一個榜樣。

和帶頭人呂新峰這個人,他缺乏了很多領袖氣質和精神。

不具備開拓心和進取力,其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

相比之下,張星輝反倒是認為陳南有機會,雖然年輕,但是年輕不是壞事兒啊,只有那些倚老賣老,沒有真正實力,整日把資歷掛在嘴邊的人才會如此。

秦世明見劉漢明表態了,索性也笑著點頭,嗯。

好,這個建議很不錯。

張新輝微微一笑,這個秦主任,其實我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或者說是意見。

我希望如果這一次中醫耳鼻喉的專家們可以在會議上增加影響力,那何不索性成立一箇中醫耳鼻喉分會呢?這也是把這些力量團結起來,我覺得不是壞事兒。

這些年中醫耳鼻喉在老一輩離開之後已經支離破碎。

缺乏一個統一管理和行業人才梯度的機制。

這樣既有利於行業發展和管理,又有利於人才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