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盡信書不如無書!(第2/4頁)
章節報錯
脈診傳承,是中醫傳承中最難的一個環節。
全憑悟性和經驗的積累。
缺一不可!
陳南才多大?
能有多少臨床經驗和心得感悟。
不對!
忽然,楊鴻年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陳南的爺爺,是陳景亭啊!
這也是源城民間名醫啊!
就連自己老師陶訓義,也經常對陳景亭讚不絕口。
果然,世家還是有些東西的。
也難怪陳南有傲氣。
此時,劉泉正要辯解說話。
而楊鴻年直接一個沉默技能打斷對方施法,對著陳南說道:“詳細說說!”
“包括治療方案!”
劉泉瞬間愣住了。
楊鴻年的沉默技能直接把他打的暈乎乎的,竟然還有暈眩效果?!
甚至,一口75年的陳年老氣差點沒上來給憋死。
陳南見狀,沒有在意,反而趁機施法,決定把劉泉一套技能帶走!
於是,陳南說道:
“我覺得,我們不能使用陳舊性的思維和固化的思想去使用中醫!”
“中醫,是辨證論治,並非辨病論治!”
“並非所有的腦挫傷患者,都是瘀血證,我們應該根據患者情況,重新思考患者的主證!”
說道這裡,陳南用自己的中醫思維,認真分析和解釋起來。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元神之府。
人身健康時,體內陰平陽秘,氣血調暢。
人體之陰陽氣血升降有度,執行有序,協調均衡,則頭腦清寧而靈敏覺知。
一旦頭顱為外力衝擊,則巔中氣血混雜,陰陽淆亂,清氣不升,濁邪上幹。
陰火隨衝氣乘機潛位,肝陽膽氣由是亢逆,逆擾於上則目眩頭暈,化風走於四末則振掉而不利於行,犯胃則嘔惡,旁及五官則耳、目、口、鼻、舌為之失靈。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既化風逆上,陰陽失於維繫,則真陰失固。
且肝陽下吸腎陰,則陰傷更甚矣!”
說道這裡,陳南停頓片刻。
而此時!
楊鴻年卻被陳南的這一番話說的如痴如醉!
甚至,儼然有一種說到了心坎上的感覺。
陳南對於患者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而且,這還是一個新的思路。
是和以往認為腦挫傷患者血瘀證截然不同的診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