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出了崇政殿,轉到內閣門口,尚書省右僕射李復、學政部尚書蘇遲、右侍郎黃興國在這裡等著。

趙似去成均大學視察,身為尚書省分管學政的右僕射李復,以及主管部門的正副主官的蘇遲和黃興國,自然要陪同。

“三位久等了,朕有點事耽誤了。走吧。”

趙似乾脆利落地說道。

趙似上了專屬特製的馬車,李復、蘇遲和黃興國上了各自的馬車,然後在侍衛軍騎兵的拱衛下出了東華門,轉上了東華街,向南而去。

看著窗外的房屋和人群,趙似默默地想著心事。

這開封城,為大宋國都終究要成為歷史。

東西南北中五京,自己已經策劃好了。開封府還是東京,江寧府是南京,西安府將改名為長安府,成為中京,西京是由康居城擴建後的西昌府——這個訊息將在第二次西征時公佈。

那個時候,西域和河中地區已經被安撫,一切都走上了正規,大宋西部地區需要這麼一個新興的城市,作為區域中心——轉運、經濟等中心。

而北平府是北京,還會被加銜“京師”,成為大宋正式的國都,至少在未來百年間,它將一直成為大宋乃至全世界的心臟。

拉車的是四匹白馬,無比神俊,經過嚴格的訓練,不會輕易受驚。它們輕盈地邁動步伐,馬蹄踩在街道的石板水泥上,發出噠噠的聲音。隔遠了聽,有點像敲木魚的聲音。

馬車很快來到了朱雀門外一處建築物前。

這裡是開封府一號有軌交通線的始發站——朱雀門站。

中書省司徒範致虛、資政左丞謝克家、資政右丞張商英、蔡攸、蘇迨、章擇、範正國、韓嘉彥、章綡,領著向化迪、丁國昌、李思賢等二十多位資政大夫站在站大門的左邊;開封府尹李綱、格物院院正蘇攜、左司業李維等人站在右邊相迎。

尚書省和門下省都有一堆的事要做,趙似叫他們各自去忙。中書省務虛,又難得跟官家親近,就給他們一個機會陪著自己去視察成均大學。

在他們身後,兩節節硃紅色的有軌車廂被搽拭得發光發亮,一前一後地停在鐵軌上。

見禮寒噓一番後,趙似說道,“大家都上車吧。”

“上車,上車。”在場官階最高的範致虛出聲響應,然後招呼大家分別上車。

趙似與範致虛、謝克家、張商英、蔡攸、蘇迨、章擇、範正國、韓嘉彥、章綡以及李綱、蘇攜和李維,還有二十幾位校書郎、侍衛官上了第一輛有軌車廂。

向化迪、丁國昌、李思賢等資政大夫在李復、蘇遲、黃興國和侍中宇文虛中等陪同下,上了第二輛車廂。

有軌車在十二匹馱馬拉動下,緩緩前進。這些馬兒被約束成三匹一排,連成四排,很老實地沿著鐵軌向前。

整個軌道在城區穿行著,有軌車走得不快也不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世祖】 【】

兩路軌道,每道有兩根鐵軌。軌道外面是一人高的鐵絲網,把它跟外面的街區隔開。隔一段路有一個十字路口,有口子放行往來的人和車,有路警在那裡維持秩序。

兩邊有侍衛軍騎兵跟隨護衛,看得出車子跑得跟馬兒小跑差不多,雖然不快,但勝在穩定,一口氣跑了六里,一點都不見減速。

一直出了新鄭門,有軌車停在了站臺上,看到前面有一座兩層樓高的平臺,有軌車站臺似乎移到了那上面去。

緊挨著是一個高塔似的建築物,裡面傳來嘎吱和邦邦的聲音。從平臺西邊,延伸出一條橋樑,隔一段距離兩座並行的橋墩,一直向瓊林苑鋪開去。

李綱引著大家沿著臺階上了平臺,可以看到兩輛有軌車停在上面。而兩路軌道修在橋面上。

“奇怪了,這有軌車沒有牛馬拉動,怎麼跑起來?”中書省資政右丞韓嘉彥發現了一個問題,好奇地問道。

“好叫師茂兄知道。這有軌車跟我們剛才坐的有軌車不同,是新改進的有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