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了一會,才幽幽地說道:「臣妾身為後宮之主,後宮冷清,子嗣不盛,世人和後人會如何看待臣妾的

?」

「會說你賢德。」趙似毫不遲疑地答道,「你管人家怎麼說。父皇那麼多皇子公主,最後存活了多少?朕的皇子公主,只夭折了三位。這些全是你,後宮之主的功勞。光這一點,足以堵住悠悠眾口。」

曾淑華感激地看著趙似,但是依然不肯放棄。

「打理後宮,是臣妾的職責,請官家不要讓臣妾為難...」

趙似看著曾淑華,眼睛眨了眨。

「你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曾淑華遲疑了一下,「李師師對官家仰慕已久,官家對她也讚許有加...」

「打住!」趙似馬上打斷,「是不是貴妃向你請託?她這是魔怔了!當初她流落勾欄,但好歹是自由身。同時出自名門之後,又是大蘇公義女。還能唱一出名門才女蒙難、勾欄巧遇十三郎的戲文。李師師算什麼回事?」

「李師師年芳雙十*,正是風華正茂時。才色雙絕,傾倒汴梁。官家納她,豈不美哉。」

趙似澹澹一笑,「娘子莫要再試探朕了。放心,她就是九天仙女下凡,朕也不會動心。朕自會跟貴妃說清楚,讓她死了這條心。納妃之事,不要再提了。」

「官家真是心硬如鐵。臣妾聽說,李師師聽聞官家的才華後,菜飯不思,日思夜想。官家怎麼忍心?」

「朕有什麼不忍心?朕又不是詞人詩人,也沒有時間悲秋傷春,仰慕我才學的人,早晚得失望。李師師啊,朕從貴妃娘子那裡聽過她寫的詩詞,確實極有才學,朕所知道的女子中,怕是僅次於德妃。」

「但是朕知道,她的性子跟德妃截然不同。德妃出自名門,知道隱忍,在這深幽後宮裡呆得住。李師師自小身世淒涼,多愁善感,真要是納入宮來,新鮮勁一過,她獨守宮閨...呵呵,她那個性子,早晚得失心瘋。」

曾淑華似笑非笑地說道:「如此聽來,官家還是全為她好?」

「也不算是全為她好,至少不能害她。」

嘆了一口氣,曾淑華繼續說道:「官家,高麗國、李越國,還有其它藩國,都在急切地獻女入宮,博官家歡心。」

趙似揮了揮手,毫不客氣地說道。

「高麗、李越國?呵呵,他們沒有資格獻女入宮。朕納恭妃,為的是籠絡漠北諸部;納淑妃,為的是安撫契丹和奚人,真以為朕完全是饞她們身子嗎?高麗和李越兩國,王室晦暗,人品都敗光了,運氣不好要滅族絕嗣。朕還沾惹幹什麼?真要是貪圖兩國美女,滅了兩國,順便朕怎麼選!」

趙似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曾淑華,繼續說道:「總是有臣工勸朕,要以漢武帝為戒。窮兵黷武,國困民窮,朕不步漢武后塵。巫蠱之禍和鉤弋夫人,也不能步後塵。朕不能英明一世,臨了在這上面栽了跟斗。」

曾淑華默然了一會,最後悠悠地嘆了一口氣,「官家心懷大志,傲視萬里。兒女情長,在官家這裡,怕是跟這絲竹唱曲一樣。」

趙似笑了笑,兩人不約而同地抬起頭,看著皎潔的圓月。

夜空寂靜,聲聲調慢,絲竹輕拂,弦亮曲清,悠悠傳來,彷彿從另一個世界傳來。

*李師師出生年月不詳,不過確定的是,開封府確實出現過兩位以上的李師師(重名重姓,此前章節有提及過)。我們熟知的李師師,大約出生於1190年左右,有好幾個版本。這裡採納1193年的版本。

破賊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