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你說,跟元長公比,茂明這個計相做得如何?”

趙似這句非常突然的問話,讓長孫墨離愣住了。

蔡京從紹聖年間權戶部尚書以來,執掌大宋財政十幾年,是天下有名的理財高手。天啟初年的滅夏之戰,漠北征戰,國庫充裕,用度不愁,都是靠他運籌帷幄,長袖善舞。

後來的平遼等戰事,也要多靠他打下的好底子。

官家讓自己把曾保華與蔡京去比較,這有點...不好說啊。

曾保華的才幹,別人不知道,自己卻是清清楚楚的。當初兩人在東北搭檔,自己任山北宣撫使,他任北平府尹,負責東北、漠北糧餉後勤,那是安排得妥妥當當。

除此之外,燕雲諸州的重建、近百萬軍民的安置、河北水利和北運河的修建、薊州天津和塘沽港的營造,還有耗費巨大的北平城擴建,一樣都沒有落下,全都有條不紊地進行,陸續完工。

這份才幹,長孫墨離相信,蔡京是達不到的。

只是蔡京久負盛名,雖然牽涉到幾件大桉,但是已經安穩致仕,在成均大學擔任祭酒。肆意貶低,有點昧良心了。

長孫墨離想了一會,謹慎地答道:“以臣個人看法,元長公和茂明,都是理財能臣,對大宋財政建設功勳卓著。要說兩人的區別,臣覺得,元長公理出來的財,有些含含湖湖,臣等用著,心裡不踏實。”

“茂明理出來的財,明明白白,臣等用著,十分踏實。”

趙似指著長孫墨離哈哈大笑,“你啊,說得很委婉,卻十分刻薄啊。元長公不管如何地不擇手段,花了多少花樣,但對大宋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個完整、高效、中央領導的統一賦稅系統。光這一點,足以遺蔭百世了。”

是啊,不要看前漢能寫出《鹽鐵論》來,只是這些理財能臣一直玩得是術,說不好聽是斂財手段。一直到清朝,歷代朝廷都沒有真正地涉及國家財政的道——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賦稅體系。

歷朝歷代玩的,不管是租庸調製還是兩稅制,不管是三十稅一還是一條鞭法,落到最後都是按人頭收賦稅,以及包稅制。

就算雍正搞攤丁入畝,表面上廢除了人頭稅和丁口稅,實際上因為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中央賦稅體系,到最後還是搞成了按人收稅,而不是按物收稅——只有建立了統一的中央賦稅體系,才能真正落實以物收稅。

其實歷朝歷代很多能人也清楚這點,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建立統一的中央賦稅體系,在摸索過程中,面對著重重困難,最後都半途而廢了。

蔡京在自己的指導和支援下,運用他超人的聰慧和手段,硬是一點點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了。雖然還很粗糙,有很多缺點,但是框架已經搭建,根基已經打好,剩下的就是不斷完善和改進。

就憑這一點,不管蔡京在歷史上名聲再壞,不管他在桌底下玩了多少花樣,自己也會保他安享晚年——再說這傢伙聰明的很,從來不會留下手尾,不給自己添麻煩。

長孫墨離聽懂趙似話裡的意思——曾保華和蔡京各有所長,做事的風格也都不相同,但是兩人都是在替大宋做事,替他做事。

所以不管外面的非議如何,他都會一直信任曾保華。

替好友輕舒了一口氣,長孫墨離順著趙似的話往下說。

“或許是臣與茂明的做事風格,與同僚們截然不同,所以非議頗多。”

“玄明,你倒有自知之明啊。”趙似笑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