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賀壽,八哥,秦王殿下,”趙似指了指趙庭,“花了不少心思,即少花錢、少擾民,又能辦得讓朕稱心如意。難得他這份孝心啊。”

這時長孫墨離在下面接言道:“秦王殿下跟陛下狩獵四年,頗見長進,再無少年稚氣,當為仁王。”

“哈哈,玄明先生,你是他的老師,當然盡說他的好話。”趙似哈哈大笑,十分地欣慰,轉而又有些傷感。

“孩子們都大了,大哥魯王出海去了。是朕在塘沽港送他上的船,現在北瀛洲商州就藩。二哥越王去了呂宋島,在逸州就藩。三哥楚王去了波斯,在罕州就藩。想給朕賀壽,都來不了,只能送禮物來。”

安裝最新版。】

“還有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和六姐,都出嫁了。有的嫁到外地,路途遙遠,想來賀壽也來不了,也只能送禮物。朕說過,賀禮不要金、不要銀也不要玉,朕不缺這些。給朕寫張紙,畫幅畫,讓朕知道他們過得挺好就可以了。”

聽著趙似絮絮叨叨說著話,眾臣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縱橫萬里的官家怎麼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難道官家真得老了嗎?不會啊,他才四十五歲,正值壯年。

“朕說了這麼一通,其實就是覺得,這北平城不錯。我們君臣就在這裡住下。這裡地方寬敞,秦王殿下想表現孝心,為朕操辦壽宴,也有地方。朕今年四十五歲,往後再辦三個壽誕,就到六十歲。”

“六十大壽,朕想著就在這奉天殿擺宴,把所有的臣卿親友們都請來,歡聚一堂。如何,諸位,能不能讓朕完成這個願望?”

聽到這裡,眾人終於明白了。官家繞來繞去,最終的目的就是遷都,讓大家同意從開封城遷到北平城來。

這件事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只是很多臣工在開封城置辦有家業,跟京畿、河南地方世家有著各種利益關係,遷都真不想遷。

原本以為官家會用強硬手段——他的威望如日中天,他的任何旨意,都能在大宋得到最徹底地執行。

到時候大家半推半就就是了,對內對外、對上對下都有了交代。不是我沒有反對,是反對無效。官家都下了嚴旨,誰敢違抗?你敢嗎?你不敢,我當然也不敢了。

偏偏官家今天打了一張感情牌,一張悲情牌。

他說自己喜歡北平城,希望待在這裡。藉口是這裡地方大,五年一次的賀壽,可以把故交親友們都請來,聚在一起。

但實際上話裡的意思也很直白無誤。大宋歷代皇帝,就沒有活過六十歲的。

官家戎馬一生,身體強壯,但是能不能活過六十歲,打破這個禁咒,得看天意,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

現在官家拉下臉面,說喜歡北平城,希望在這裡住下去,反正有機率是活不過六十歲,等自己龍馭賓天了,你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陵墓都修在了北平城西北昌平縣的的萬壽山下。

可是一旦住下,就想遷回開封就不可能了。

很簡單,屆時秦王殿下即位,說這是官家遺願,生為人子,當以孝為先,遵循不怠。再傳兩代皇帝,就是祖宗之法,不容更改了。

這是一時之間,大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看到殿裡的眾人如此神情,長孫墨離揚身起來,朗聲道:“陛下,這北平城臣住著也舒服。雖然夏天熱了些,但是可以去灤河源頭的定城,或者潤州的海陽避暑。山海之間,清爽怡人。只是不美的是,人事皆非,那些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開封城的街坊味道,再也找不到了。”

“不妨,不妨。”曾保華接言道:“北平城東城一部分就是彷開封城而修。有河水有御道,有七十二樓,也有幾座橋樑。玄明先生去走一圈,肯定分辨不出。而且那裡還空置著,可以把開封城裡的居民百姓遷居一部分過來。”

“真的可以嗎?”

“現在北平城才六十多萬人口,大把的空房子和空地方,再添兩百萬人口也住得下。那些樓房可以半賣半送給開封城的鄉親們,條件是他們得待滿十五年。待滿了就徹徹底底地歸他們,可以子子孫孫傳下去了。”

“這好啊。開封城裡的鄉親們不得都來啊。”

是啊,只是趕著搶著來的,都是中下層的百姓們,他們半買半送得一套房、一個院子,甚至一座酒樓,當然願意。那些已經置辦家業的怎麼辦?肯定不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