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遷都(第2/2頁)
章節報錯
“荒謬!”
“胡說八道!”
“北平城是哪裡?幽燕苦地,陰山河朔偏遠之城,怎麼比得上我汴梁開封城!這東京城裡,繁華富足,才是天下一等一。”
“繁華富足?官家在哪裡,大宋心臟就在那裡。大宋心臟在哪裡,全天下的財富就會湧向那裡。開封是因為官家、因為大宋而富,而不是大宋因為開封而富!北平城歷經曾公、呂公和彥直先生等數代名臣,苦心經營十幾年,早就今非昔比!”
說到這裡,白衣少年開啟了嘲諷大法。
“你們去過北平城嗎?它方圓兩百里,加上西山、南湖、東河、北苑,方圓五百里。比前唐長安城還要大。分宮城、皇城、中、東、南、西、北七城,開十六門。內外五城區總共三十六坊,二百零四牌,九百二十六鋪,住官庶軍民兩百萬都綽綽有餘。”
“而今河北、山東和直隸運河已經修通,東南江淮物資,可源源不斷運往通州。天津既有運河之利,又有塘沽海港之廣。可聚四海之富,以養京師。北靠漠北,數十萬玄武、青龍旗民,扼守陰北;東連灤東兩遼,工礦林立,田肥地廣...”
白衣少年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最後意氣風發地說道:“此城方為天子之城,才是盛世大宋之京師大都!”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想反駁卻不知如何反駁。幾位大漢甚至躍躍欲試地想上去打他一頓,但還是按捺住了。
京畿內外警政廳,把社會治安管得太好了,大家不敢以身試法。
“唉,俺們開封城有什麼不好?”
“真是,在這裡起家,飛黃騰達就跑去別的地方了。”
慢慢地,大家都興致闌珊,彷彿看了一場精彩的大戲,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有人沉默,有人不甘,但是大家都知道,遷都的大勢已定,不是他們這些小百姓能阻擾的,也不是把這嘴巴多的白衣少年打一頓就能改變的。
等到眾人散去,一位隱在人群裡的中年人上前來,對白衣少年問道:“這位小哥有膽有識,雄辯無雙,不知如何稱呼?”
“先生客氣了,在下姓虞名允文,字彬父,眉州仁隆縣人士。”
“彬父來開封是來遊學的?”
“小可與兩位同學今年聯考,考入了成均大學和河南大學,故而結伴來遊歷一番。”
“原來是三位今年聯考折桂佳子啊,在下喜歡結交各地青年有識學子,不知能夠邀請三位去鄙府坐一坐?”
虞允文與兩位同事對視一眼,覺得發出邀請的中年男子儒雅溫良,氣度不凡,當即便答應。
等到中年男子與虞允文三人離開後,一位酒客突然說道:“咦,剛才那位先生好生面熟啊。”
“哦,你見過?是哪一位大官人?”
“好像是前任宰相、現任的璧雍大學祭酒、格物院掌院,長孫玄明大官人。”
“真的假的,你看錯了沒有?”
“我怎麼會看錯?我在祥符縣署打過雜工,前兩年玄明公去祥符縣做調研,小的在旁邊幫忙過。他就打我跟前過去,還跟我笑著打招呼。我怎麼可能會記錯。”
“那就真是玄明公了。”
“他怎麼還不去北平城?”
“估計是跟璧雍大學一起吧。聽說璧雍大學最後一批人,也跟著北遷。唉,這遷都,是真的。”
“嗚呼,以前俺們開封城,隨時隨地都能見到玄明公這樣的大官人。以後,難了。”
眾人無不惆悵,闇然神傷。
新書《重回1998》已上傳,請大家捧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