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與穆漢末得一世的主力在提克里特西南方向的拜尹吉鎮交鋒,雙方損失了上千人,勝負各半。隨即宋軍左隊向提克里特以南的塞爾薩爾地區試探進攻,又被擋了回去,還被拉馬迪迂迴的柏柏爾人和阿蘭人騎兵從側翼發起進攻,損失數百人,只得向後撤退。”

聽阿克蘇赫說到這裡,新軍將領和高階騎士們臉色凝重,沒有出聲,心裡繼續期待著下文。

戰場有輸有贏,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損失數百人,向後撤退,對於三十五萬大軍之間的交戰,就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遭遇戰,勝負在他們心裡起不了波瀾。

貴族和總督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聽到宋軍失利,忍不住互相之間擠眉弄眼,彷彿他們才是打贏的那群人。

“根據戰報,宋軍對提克里特至拉馬迪一線發起了四次試探性進攻,都無功而返。他們的中軍中隊進駐哈迪賽,左隊和右隊立即消失在提克里特戰場上。三天後,宋軍右隊勐攻拉馬迪後翼的哈馬尼亞城。”

聽到這裡,大廳裡一片譁然,這次有異議的不僅是貴族和總督們,還有部分新軍將領和高階騎士。

“怎麼可能!宋軍右隊是怎麼跑到哈馬尼亞城去的?”

“哈馬尼亞城在幼發拉底河的右側,不僅在拉馬迪城的後翼,還與它隔著一條河流。宋軍右隊是怎麼從幼發拉底河的左側,去到右側的?”

“是啊,飛過去的嗎?三萬騎兵,怎麼可能無聲無息地就渡過幼發拉底河,去到對岸?”

阿克蘇赫看著議論紛紛的眾人,目光堅定剛毅,透著無限的威嚴。很快,新軍將領和高階騎士們都停住口。那些趁亂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貴族和總督們覺得局勢不對,也慢慢地不再說話了。

“一條幼發拉底河又如何?你們沒有見過宋軍工程兵團,我親眼見過。在比幼發拉底河寬一倍的黃河上,他們僅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架起了一座浮橋,數萬馬步軍從橋面上迅速透過。”

將領、高階騎士和貴族、總督們面面相覷,什麼工程兵團,幹什麼的?變戲法的嗎?能憑空變出一座橋樑來?

“遇山開山,遇水架橋,這就是宋軍工程兵團的功效。我曾經有幸參與過大宋滅遼之戰。當時宋國動員了四十萬常備軍,二十萬騎兵,用於進攻。動員了六十萬地方守備軍隊,用於防禦。遼國總兵力也在三十萬左右,同時還能動員四十萬兵源。”

“怎麼可能!”有貴族跳了出來,大聲指責阿克蘇赫的荒謬之詞。

一方的正規軍騎兵加地方守備軍隊,足足動員了一百一十萬,而另一方也能動員七十萬軍隊,加在一起足足一百八十萬軍隊。

是軍隊啊!一百八十萬軍隊!

“或許是兩國把所有的青壯都動員起來了。滅國之戰,肯定是要竭盡全力。”一位新軍將領揣測道。

“遼國確實把全國上下的青壯都動員了,因為它的總人口,也就在三百到四百萬之間。”

聽了阿克蘇赫的話,眾人這才稍微放下心來。東方國家就是蠻橫,動不動就打滅國之戰,動不動就把全國的青壯動員起來參戰。

太殘暴了!

“但是宋國,只是動員了一半的常備軍,以及三分之一的地方軍隊。”阿克蘇赫話鋒一轉,讓在場所有人都懵逼了。

“宋國的軍隊分水陸兩軍,陸軍分常備軍和地方守備軍,常備軍分邊軍和衛軍,大約有七十到八十萬左右;地方守備軍大約在一百二十萬左右。不過宋國精銳都在常備軍,地方守備軍是半義務半預備役,由本地的青壯輪流入值...”

“怎麼可能!宋國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軍隊!”一位貴族叫嚷道。

是啊,這個國家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軍隊,幾乎要超過東羅馬帝國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