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感悟?”

“感悟雖有,但不多。”趙庚和趙庭謹慎地答道。

“你們是不是覺得農業協會推行,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趙庚和趙庭先後低頭不語,用沉默回答。

“你們啊,沒有看到本質。”趙似語氣微微提高,有些恨鐵不成鋼。

“漢高祖得位之正,歷朝歷代均為推崇。這點你們承認吧。”

“兒臣承認。”

“接下來是前唐,對不對?”趙似又問道。要說僅次漢高祖得位之正,當屬明太祖。只是歷史肯定不會有他了,只好把前唐做例子舉了出來。

“對。”

“得位不正,首推前晉,然後曹魏,往下數,我大宋也算得上了吧。”

趙庚和趙庭低聲答道:“是。”

“有什麼不好意思,太祖黃袍加身,太宗兄終弟及,我大宋開國就幹了兩件有些不光彩的事,雖然比不上曹氏司馬欺負人家孤兒寡母,但確實上不了檯面。既然做了,就大大方方承認,還要想明白此間關節。你們,懂嗎?”

懂,就是不要讓別人有樣學樣。

趙庚和趙庭連忙點頭。

“漢高祖傳下國祚四百年,就是中間有王莽篡位,可也有光武中興,很快就撥亂反正。反觀曹魏前晉,主晦臣強,渾渾噩噩,終其一朝。我大宋更是號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為什麼?”

“兒臣不知。”

“因為漢高祖帶著群臣除暴秦、平四亂,此後建立大漢朝,天下官庶軍民,所有人的土地都是漢高祖確定下來的。”

看到趙庚和趙庭還有些迷湖,趙似繼續解釋道:“前唐高祖,剪除四方豪傑,以均田制定天下,聚為府兵,縱橫天下,滅國無數,故有太宗、高宗、玄宗三朝之盛。前晉和我朝,均是禪位而得朝,天下土地,早有定數!”

“早有定數!不是我們老趙家給天下人官庶軍民定分土地,所以才叫得位不正!”

趙庚和趙庭驟然明白了。

本朝太祖皇帝黃袍加身,全盤繼承了前周的天下。文武大臣、地方世家,早就有了自己的“基本盤”。

完全不像前漢前唐,天下十幾年大亂,什麼都打得稀巴爛,然後漢高祖和唐高祖坐了天下,以封官加爵、歸復州郡等形式把天下的土地分給了天下人——就算是你祖上傳下來的,在新朝建立之時,沒有被剝奪走,還以官方形式確認下來,這份名分你也得認!

看到趙庚和趙庭雙眼發光,趙似又說道。

“我們父子三人說些關上門不外傳的話,要是此時天下大亂,野心家們割據各郡州造反,你們說,最堅定不移地擁護朕的,會是哪些人?”

“軍隊。”

“新黨官員。”

趙似看著兩個兒子,緩緩說道:“最擁護朕的,先是燕雲十六州和兩遼諸州縣的百姓。其次是四旗軍,其後是西北諸郡,然後是湖廣等農墾部隊,再然後是東南諸郡。”

趙庭一下子明悟了。

“父皇,兒臣明白了。燕雲十六州和兩遼諸州縣軍民百姓,是切切實實從父皇手裡分到了田地。四旗軍也是分到了牧場牛羊。西北諸郡和農墾部隊也是如此。”

“東南諸郡雖然在父皇支援下興業通商,獲得了大量財富。但是此財亦財,彼財亦財,他們沒有前面那些人堅定。因為那些人此前多為赤貧無產之人,全得父皇恩賞,才有了田地牧場,牛羊房屋。他們會堅決擁戴父皇,不容其他人奪走他們的一切。”

趙庚在一旁既興奮又不解地問道:“父皇,你如此一說,這道理兒臣也懂了。只是這跟農業協會推行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