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靜塞師(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軍,前面就是叛軍的營地。”趙懷義指著遠處說道。
楊惟忠舉起望遠鏡,仔細地看了一會。
“根據我們探子這兩天的回報,叛軍有五千人,七千匹馬。懷義,這麼大一股反叛勢力,是如何在我們眼皮子底下聚集起來的?”
楊惟忠放下望遠鏡,有些不滿地說道。
趙懷義尷尬地說道:“事後我們進行了覆盤推演,發現了一些漏洞。這些年,為了安撫四旗部眾,朝廷鼓勵各千戶每年舉行兩次聚會,春秋兩次,交流感情、交易物資...尤其以秋豐節最為隆重。”
“此外還有兩年一次的各旗運動會,三年一次輪流舉行的四旗運動會,都是數萬人交流的盛會。唱歌跳舞、聚會相親、買賣貨品...逆賊就是藉著各種聚會的掩護,暗中勾連。他們都有一定身份,利用機會安插心腹成為巡騎、醫生甚至宣講員。”
“這些人由於職責所在,很便利地遊走在各甲戶之間,起著傳遞訊息、聚攏人心的作用...這些傢伙中,有心眼活泛、聰慧過人的謀士,利用朝廷給四旗的惠民福利舉措,將其當成漏洞,堂而皇之地扇動、慫恿和聚攏叛亂之人。”
“我們初步查證,五千叛亂者,有一半是失意者。他們都是過去草原各部的貴族、首領出身,而今成了普通牧民,落差十分大,讓他們心中無比積怨。在他們心裡,剝奪他們貴族特權、賜予大多數牧民溫飽的優撫舉措,成了要推翻的暴政。”
“還有部分是薩滿等相關人士。他們憤於朝廷大力推行釋門和天地道,讓此前的薩滿教式微。他們有的出於自身利益關係,有的出於信仰問題,對朝廷充滿仇視,加入到其中來。”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礙於過去的傳統,他們覺得雖然分成各千戶百戶和甲戶,但是此前部落首領和頭人們,畢竟是長生天降臨的貴人,聽從他們的意見沒有錯...”
“居然還有這樣愚昧的人!”楊惟忠身後有個聲音響起,正是被派來觀摩的景靈三虎其中的趙廓。
“千百年的傳統,是短時間裡無法改變的,只有慢慢地衝刷,才能將它們完全消散。”趙廉輕聲說道。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父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可以解釋這些。人世間的一切現象,都可以找到經濟根源。我看這夥人起來造反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覺得現在的日子過得沒有以前的好。”
趙庚在旁邊接了一句。
楊惟忠覺得腦殼痛。
原本他對親自領軍平息一場叛亂是滿懷期待。
與姚雄搭檔,在李邈的配合下,快速地進行了一場攻滅大理國的戰爭,楊惟忠讓自己邁入當世名將的行列——攻滅大理國,雖然在慘烈、規模等方面,無法跟攻滅西夏和北遼相比,但畢竟也是滅國之戰,滅得還是立國比大宋早的百年國家,怎麼算都是大功一件。
而且楊惟忠和姚雄在三江的崇山峻嶺間飛行軍,軍事、謀略、政宣等手段並用,迅速攻滅大理國,已經成為經典,被編入萬勝學堂的教材裡。
只是那之後的楊惟忠成了右散騎常侍兼御前內外部署都統制,成了官家的侍衛長。這份職責無比重要又極其榮耀,官家把身家性命託付給你,何等信任?!
但是就此遠離了金戈鐵馬、馳騁縱橫。
這幾年,楊惟忠不知道在夢裡多少次夢見過自己重新披甲上陣,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尤其是在一次又一次御前戰備會議上,看到戰友們一個個領命出征,又載譽而歸時,心裡更是洶湧澎湃,無比地激盪。
但是楊惟忠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把渴望深深地壓在心裡,兢兢業業,不敢有一絲懈怠。在漠北,突然有了一次親自領軍作戰的機會,楊惟忠真的是喜出望外。
不折不扣地執行陛下的命令,這是楊惟忠最高準則。
而且他待在趙似身邊久了,能大致摸清楚一些思路。官家如此用意,其實是在對原漠北諸部勢力進行一次考驗。
侍衛軍裡的驍騎營、虎豹騎兵師是與漠北舊勢力牽涉極少。他們出擊叛軍,不會出現滅口、毀滅證據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