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一行人來到了錫爾哈城。

它是玄武旗土蝠翼的翼城,官名叫做土蝠城。但是對於草原上的牧民來說,這個名字有點拗口,他們還是願意叫它錫爾哈城——在不遠處有一條錫爾哈河,以及一個很小的錫爾哈湖。

錫爾哈城位於漠北地區南下阿克濟山、蒲類海和尹吾高昌地區的要道上,自從西域被收復,眼見著比往日更繁華一些。

錫爾哈城周長十里,開四座門,城牆高六米,底厚三米,上寬一米五。大部分是夯土,只有城樓部分被青磚堆砌了一層——如同黃土高原上的地主老財,給門洞砌上一圈青磚。即能美觀顯得大氣,又能加固這最重要的位置。

城裡除了官署、學堂、醫館等機構之外,就是成片成片的商鋪、貨棧和倉庫。

街道上,來來往往是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它們駛入貨棧和倉庫,過了一會,城中的那幾家車馬店和酒樓,一群群的人湧進去,只聽到人聲喧鬧,就像一鍋揚起的滾燙羊雜湯。

玄武旗左護旗使何啟蕃、右護旗使郭成、山北宣撫使趙鼎,兵馬使趙隆早早就趕到了這裡,迎接聖駕。

在官署裡用過晚飯,郭靈寶便回了不遠處的長生觀,這是敬天宗在玄武旗重要的道觀。

道觀的內室裡,郭靈寶端坐在上首的蒲團上。在他的身後,掛著一幅字,“人心方寸,天心方丈”。

左右端坐的是他的親傳弟子,許遇春,張霄林。許遇春一直伴在郭靈寶左右,張霄林則是長生觀住持,敬天宗在玄武旗的負責人之一。

“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玄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今日來玄武旗,弘傳天地妙法,弟子及信徒翹首期盼多日,終於等到了。”

張霄林開口說道。

外人稱呼郭靈寶為真人,國師,但是在敬天宗內部,稱其為方丈。

郭靈寶長眉如垂柳,閉著眼睛,靜靜地聽弟子說完,突然睜開眼睛問道:“霄林,你讀過《自然通識》這本書嗎?”

“《自然通識》?這個書名弟子覺得好生熟悉。”張霄林抬頭望著屋頂,想了一會答道。

“遇春,我記得你隨身帶著這本書,給霄林看看。”

“是,方丈。”許遇春站起身來,在旁邊的隨身袋子裡翻出一本書,遞給張霄林。

“《自然通識》,學政部審定教材,龍泉山人編著,傳世文社出版...”張霄林接過來,輕聲念道。

“原來是中學課本,弟子就說在哪裡聽過。沒錯,道學院裡也開了這門功課,我在老子道學院兼課時,講這本課的老師,是從格物院請來的,當時印象深刻。”

“你看過這本書嗎?”

“看過,只是粗略翻了一遍,神神道道的,看不懂。”張霄林乾脆地說道。

“神神道道的看不懂?”郭靈寶笑了,“遇春,你給霄林說道說道。”

“是,方丈。”許遇春低頭答道,然後向張霄林解釋道:“大宋小學裡有一門功課,名叫《自然入門》,講如何分辨東南西北,講水往低處流,石往地上落等初等入門的自然常識...總共三冊。到了中學,就要學這本《自然通識》,裡面有很多小故事和小知識。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個...”

“在水中點一根蠟燭,再罩上一個玻璃瓶,很快蠟燭熄滅,最神奇的是,水會在玻璃瓶裡憑空上漲一截...”

張霄林聽得臉色一變,“這是法術嗎?”

“不,書裡叫它科學。我有舊友在格物院和學政部,他們說《自然通識》是後續更玄妙的《物理》和《化學》入門基礎,主要是培養學子們的科學觀念。”

“科學?”張霄林臉色變幻了幾下,“就是格物院裡那些怪物研修的東西?”

“是的,科學。這幾年,大宋科學和技術大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每次開會,都會成為一大盛事。我參加過三次,欲罷不能。”

張霄林盯著師兄看了一會,又看向師尊郭靈寶,遲疑地說道:“科學...似乎與我們玄門有衝突。”

“這點你說對了,有衝突!何止玄門,釋門、景教、綠教...凡是信教的,或多或少都有衝突。”郭靈寶開口說道。

“方丈,這書...你是在喻示弟子什麼?”張霄林不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