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同的安排(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到三位皇子離開後,趙似拿起三張紙,草草掃了一眼。
趙廓的字數最少,加上標點符號,可能剛剛三百字,字也最粗獷。
趙廉的字數最多,可能有八百字左右,字也最端正。
趙庚的字數大約有五百字左右,字型是趙似最喜歡的,有一股子靈氣。
趙似開始仔細看起來。
大皇子趙廓說得很簡單。他覺得李雲海是個忠臣,為夏臣時忠於西夏;走投無路,迫於無奈投附了大宋,又是赤膽忠心的宋臣。所以他覺得李雲海要大加犒賞,樹立為典型,乾脆把波斯賜給他做大白高國算了。
這個敗家子,你知道波斯國有多重要嗎?
它以後是大宋與西邊的陸上通道,與基督和***世界的緩衝區。而且它足夠富庶,又有足夠的兵源,可以替大宋當馬前卒,在合適的時候去幹涉基督徒和***之間的戰爭,平衡局勢...
這麼重要的地方,你說給人家就給人家,真是好大方啊。難道你一點想法都沒有嗎?
不過老大的性子比較直,又一直因為身為老大,逐漸培養出急公好義等性格。放在波斯這四戰之地,確實不大合適——心眼不夠活,手段不夠狠,容易被人給陰了。
嗯,不過他這個性子,適合去北瀛洲大陸去開創基業。
那裡幾乎沒有天敵——數百上千萬的印第安人,不,他們應該是夏殷遺民,需要教化一番,重回華夏民族的懷抱裡。
老大公平正直、爽朗豁達的性子,還真適合。嗯,等西征兩回後,再把他丟到海軍學院去,在海上歷練幾年,大宋的海上力量,足以支撐運送上萬軍民去瀛洲拓殖。
放下趙廓的作業,拿起趙廉的。
趙廉作業寫得中規中矩,但是足夠細緻。他充分論證了李雲海為何會從李察哥變成李雲海,然後還列出了一些防範措施。
朕要看的不是這些,不過也差不多了,足以看出老二的性子。開創不足,守成有餘,而且持重細心。
既然如此,那以後該把他放到哪裡去呢?
趙似腦子裡回想著現在和將來的大宋疆域地圖,盤算每一個地方的利弊,突然睜開眼睛。嗯,這個地方比較合適,先歷練幾年,時機成熟了就可以派去那裡。
三皇子趙庚的作業別出心裁,他論述的觀點是父皇為何支援李雲海重建西夏國,他認為這跟定期抽調四旗青壯西征的本質是一樣的。
征服的地區,總有不甘屈於人下的英豪。殺了,散人心,壞名聲;不殺,又擔心會有不軌異舉。乾脆,我出資支援你去其它地方重新創業,禍水它引。只要不禍禍大宋,你愛怎麼折騰都行。
老三的心智和成熟,超出我的想象啊。絕不能留在國內,否則的話就是個禍害。
安排去哪裡呢?
對,波斯這個四戰之地。想一想,嶽卓群說過,他的主公,拜占庭的太子只是比自己小四歲。想必也早就成親了,肯定有女兒。尋一個年紀相彷的,許配給老三。
到時候老三在波斯,肯定會幫著老丈人從屁股後面看著那群突厥人和***,誰不老實就上前去踹幾腳。至少要保證拜占庭這個歐亞大陸的關鍵點,是大宋的盟友。
幾十年過去,他老丈人蒙上帝宣召後,他的舅子哥要是被人下了迷藥,想跟大宋翻臉,老三還能以女婿的名義去拜占庭轉一轉。聽說那裡的傳統是皇帝輪流做。
有戲,可以。
嗯,先歷練幾年,再跟著玄明學幾年,把陰人的功夫學紮實了,就可以付之行動。
這些都只是設想,說不定情況有變,也需要跟著變。
現在要做的就是等,等西喀喇汗國廣撒英雄帖,把他的主子、朋友、狗腿子都請來,然後一鍋燴了。
朕萬里迢迢來一趟,不容易,爭取一次性把主要問題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