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冬天裡的溫暖(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東開州來遠城,縣衙的簽押房裡,一盆火爐燒得很旺,暗紅色光從銅爐鏤空的縫隙間透出,映在了牆上,隨著火勢變化晃動著。
山北宣撫使長孫墨離坐在火爐旁邊,一手拿著一疊資料,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在他的左手邊是一張高几,上面擺著的茶壺冒著不多的熱氣,斟滿茶的茶杯卻看不到一絲熱氣。
門被推開,捲進來讓人精神一振的冷氣,還有讓人心肺一爽的新鮮空氣,與屋裡溫暖昏懶的空氣一撞,卷出一個旋來。身披羊毛呢絨大衣的劉法大踏步地走進來,在他身後是山北兵馬使司左參軍种師中。
劉法不客氣地脫下大衣,往旁邊的屏風上一搭,招呼种師中,“裡面這麼熱乎,把大衣脫了。要是悶出一身汗,待會出門一吹冷風,就要糟。”
在長孫墨離面前,种師中多少還有些拘束,有劉法轉圜,他連忙脫下軍大衣,然後去找茶杯。
劉法一把擰起茶壺,手背一貼。
“都不熱了。這個天不喝熱茶不舒服啊。換水重泡。副官,副官,換壺開水!”劉法大聲招呼道。
換了一壺熱氣騰騰的開水,重新泡了一壺新茶,再每人倒上一杯,劉法雙手抱著透著熱氣的茶杯,坐了下來,長舒一口氣,“這賊娘日的天,真冷。”
“前線怎麼樣?”長孫墨離早就放下手裡的資料,看著劉法折騰。接過他遞過來的茶杯,順口問道。
端著茶杯的种師中連忙答道:“長孫大使,屬下剛剛整理過前線發回來的情報。浿水江一線,北界高麗軍的攻勢,越來越弱。他們已經全軍斷糧數天,現在要緊的不是打通平壤通路,而是哪裡找吃的。根據內線傳來的密報,部分斷糧多天的高麗軍士兵們,開始把陣亡同袍的屍體挖出來...”
种師中說不下去了。
長孫墨離緩緩轉動著手裡茶杯,臉上不喜不悲,像是在聽極其普通的瑣事。
“事態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說明高麗軍已經糧盡力竭,很難再翻起波浪。不過要叮囑前線,不可掉以輕心。有些人臨死前會垂死掙扎一番,不得不防。”
“是!”
“且沃城那邊呢?”長孫墨離繼續問道。
“且沃城的情報是六天前的,從率賓城那邊用獵隼傳過來的。高麗軍東路軍主帥黃君裳,親自領兵攻城,受傷了。據內線密報,傷勢不輕。他們現在缺醫少藥,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黃君裳倒下,幾位副將為了爭奪臨時主帥之位,反倒鬥了起來——大雪封路,聞州與安州失去聯絡,有得爭了。”
長孫墨離雙手籠在袖子裡,往椅背上一靠。
“爭一爭好,有正事做了就不老想著打仗。等爭個明白,這個冬天也就差不多過去了。我問過經常行走鴨淥江和白山的商旅走客,現在是十一月十九,離春暖雪融,起碼要到二月底,三月初。搬著手指頭算一算,還要四個多月。”
“不給他們找點事做,怎麼打發這四個月時間?”
种師中聽著長孫墨離漫不經意的話,雙手微微顫抖了一下。
且沃、巖淵等城有報,現在天色一天冷過一天,宋軍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凍傷。準備十分周全的宋軍尚且如此,缺衣少食的高麗軍會面臨怎麼樣的慘狀,可能會出乎常人的意料。
而這一切,都是源自玄明先生的籌謀。
“三十萬高麗民夫,安置得如何?”
“回宣撫使的話,西路二十四萬高麗民夫,在修築完平壤、駟馬、椒山三地的防禦工事後,留下三萬作為預備勞力,其餘二十一萬,趕在大風雪到來前轉運去了天津港。東路四萬高麗民夫,在修築完巖淵、且沃兩城防禦工事後,轉運去了鉅燕島。北海經略司和螣蛇水師也是極缺人手。”
“嗯,短時間從海上轉運三十萬人,對水師是一次極其難得的鍛鍊機會。李伯紀坐鎮登州,沒有出什麼大的茬子,算是指揮得當。”
長孫墨離難得地讚許了一句。
劉法在火爐裡烤了兩隻紅薯,一邊吹著氣,一邊輕輕地拍打著。等到冷得差不多,遞給長孫墨離一個。
“給我一半就好了。”
种師中連忙也說了一句,“剛吃晚飯沒多久,也分我一半就好了。”
“行。”劉法把大的那個紅薯掰開,香甜熱乎的氣息迅速瀰漫在房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