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有人要搞事情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頌完獎沒多久,趙似就帶著宇文虛中等人離開了崇理大會場和瓊林苑,返回開封城內。
“官家,我們不繼續參會議了?”宇文虛中知道趙似對科技的重視,對於他中途離會有些不解。
“接下來的議程是格物院院士和各學會理事的選舉,涉及到切身利益,那些學者研究員和工程師們,照樣會爭得頭破血流,一地雞毛。朕懶得看他們這個樣子,眼不見心不煩。”
趙似擺了擺手,索然無味地說道。
是的,按照議程接下來是選舉:先增補各學會的理事——理事好,選上理事,不僅高階研究員和教授(兩者可兼任)唾手可得,還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名和利。
只是各學會理事名額一定,除了常任理事是終身制,其餘理事六年改選一次——每三年改選一半。
競爭激烈。
院士更加不得了。各學會有一定的名額,理事都是候選人。各學會先從中初選出若干人選,再經過院士們合議,報尚書省批准,晉升為院士。
院士是終身制,享有崇高的榮譽和豐厚的待遇,還有各大工廠、會社爭相聘請他們為顧問,以及其它各種好處。
名利兼收,當然要爭取上。所以除了自動當選為學會理事和院士的各學會獎章、大良造和蘇頌獎章獲得者外,大家都會積極爭取,場面可能真不會好看。
宇文虛中想象了一下,最後忍不住搖了搖頭。
趙似一行人,喬裝打扮,像是外地來的富商,進到了麗景門裡面,麗景學校(原定力院)附近的綵鳳樓。
綵鳳樓雖然是七十二樓之一,但名聲不顯。不過它在汴河邊上,風景別緻,另有一番滋味。
叫了一間雅間,趙似和宇文虛中坐下,喝茶賞景。
楊惟忠安排好警戒,進來打了個照面,喝了一杯茶,又出去了。
趙似從懷裡掏出一份《汴梁報》,攤在了桌子上。
“叔通,最近有幾份報紙上的文章,你有注意到嗎?”趙似的手指頭在報紙上某篇文章的標題上點了點。
“官家,臣注意到了。不僅《汴梁報》,臣還在《經濟旬報》、《河南報》上看到類似的文章。”宇文虛中答道。
“這三份報紙,都是禮部著作局審定的正規報紙,而且都有官方背景。《汴梁報》跟都察院有關聯;《經濟旬報》有度支部的背書;《河南報》是河南布政司的官報。居然同時刊登相似的文章,叔通,這裡面大有文章啊。”
“官家,這些文章都是開封府和三省裡六七品官,上書通政司的奏章,公開發表在報紙上。首先這是合符法度,其次這些奏章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傷不到太宰元度公半分毫毛。”
趙似把御史臺諫制度改為都察院制度後,還留了個口子,允許各級官吏上書,只是開封府和三省官吏一般上書給三省承政廳,地方官吏一般上書給布政司承事廳,眾官吏也皆可上書秘書省通政司。
但是這種上書承政、承事廳和通政司只管收,不會有回信,也不保證進行處置——新官制有完善和暢通的申述、檢舉機制和渠道。這個方式和渠道只是尊重傳統,安撫念舊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