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外功內變徐徐來(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爺,小的們已經去請了。只是大哥不在府上,小的到處尋去了。”
“不在府上,那去哪裡了?”
“小的不知。”
過來一會,蔡攸終於風塵僕僕地趕到。
他坐下來後端起蔡京的茶杯——裡面的茶已經涼了,一口氣就喝完了。
“爹爹找我?”
“你去哪裡了?”
“兒子去叔父家,給他賀喜去了。太宰之位,還是要出在我們蔡家。”
蔡京氣得渾身都在抖動,太陽穴兩邊的血管,彷佛是在用鐵錘勐烈地敲擊。
蔡攸看在眼裡去,卻不當一回事。
“父親休要責怪兒子。父親要去中書省養老,可是兒子的前途,還有四郎、五郎、七郎的前途,現在都系在叔父身上。”
蔡攸的一番話,就像寒冬臘月裡在屋子外面迎頭澆了一盆冷水,蔡京感覺自己的氣息都被凍住了。
“父親大人,其實你也不要責備四郎五郎,沒有他們鬧出的那件事,官家也不會讓父親你做太宰。”
“事後諸葛亮,算得挺準的。”蔡京冷笑道。
“父親,官家的心思,誰猜得中,誰不是事後諸葛亮?”蔡攸不以為然地答道,“父親長於理財,這是優點,卻也是劣勢。”
蔡京愣了一會,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捋著鬍鬚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父親,理財之道,官家的主意比誰都多,缺的是一位領悟他的意思,進而徹底執行的人。父親正好就是這樣的人。對理財之道有獨到的見解,能輕鬆理解官家的意圖,處理事情的手段也有...可是太宰,需要的不僅僅是手段,還有魄力。”
“魄力?”蔡京冷笑一聲,“蔡元度同樣工於心計,他比我有魄力?”
“父親,叔父被先帝安置在靖州,知道自己被貶是官家的手段後,立即暗中投向了官家,為他爭儲即位出謀劃策。這份魄力,父親有嗎?”
蔡京一時啞然。
蔡攸繼續說道。
“其次,叔父能忍得能耐得。他明明知道,官家不可能讓父親和叔父相繼為太宰。太宰之位,給了父親,就不可能再落到叔父頭上,反而會被挪去中書省做個資政。父親政績越顯著,繼任太宰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叔父越隱忍不語,依然小心翼翼地在資政、權侍中的位置勤勉不怠。”
蔡京默然無語。
蔡攸的話切中要害,過去他有些太張揚了。因為他覺得只要能辦實事,性格跟章惇一樣張揚,照樣能做太宰。
可是自己想錯了。
章惇的情況跟自己完全不同。先帝身體不適,群臣議儲,向太后力挺端王,章惇是毫不猶豫地堅持擁戴官家。
而且他有魄力、有手段,還早早定下攻夏方略,符合官家想法。所以他個性張揚,群臣不容於他,官家還是堅持讓他做太宰。
自己卻沒有這份本錢,應該學許將,勤勤懇懇做事,不爭不怨...看來元度對官家心思的揣摩,在自己之上。
可蔡京心裡就是氣不順!
“四郎五郎金錢巷出醜,就不應該找元度去周旋。你以為他是善人?他要是善人,官家爭儲時會先把他和邢恕扳倒?”
看到父親這個樣子,蔡攸知道他一時半會是沒法消氣,也懶得管他,只是在心裡盤算起來。
叔父的六十大壽已經過去兩三年了。唉,當時自己完全沒有料想到有今天這一出。要不然就算賣光了家產,也要獻上一份稱心如意的壽禮。
現在還來得及,他畢竟是自己的親叔叔,血濃於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