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蔡計相的太宰位置,穩了。

蘇攜和許臨知道,這些年官家的國策重點之一是財政和經濟。蔡京在這一方面,政績卓著,升上去是理所當然的。

相比之下,蔡卞的到來,顯得悄無聲息,他跟在呂惠卿等人身後,進入會議廳。在前面那些人奪目光彩的掩護下,不聲不響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右邊第一排靠上首的位置。

最後是太宰許將與司空蘇轍、司寇範純禮聯袂走進來。他在長圓桌正上首的位置坐下,蘇轍在左邊,司寇在右邊坐下。

許將掃了一眼眾人,看到桌位沒有空的。

“都到齊了,那我們開始吧。”

說罷,許將站起身來,帶著全部都站起來的眾臣,對著會議廳最前面的一張金漆九龍椅拱手行禮。

不管官家來不來,都要如此,以示此會議是在官家關注下召開的。

行禮完畢,大家又坐回位子上。

“諸位同僚,召集大家來,是宣讀官家的御筆上諭。”許將也不囉嗦,直接開門見山。

《劍來》

“擢蔡卞為左僕射,加垂拱殿學士...”

第一句話讓會議廳裡的人,感覺腦袋上響過一串炸雷。左僕射加崇政殿大學士,妥妥的下一任太宰啊,怎麼落到蔡卞頭上了?

可是轉念一想,為什麼不是他?

人家做過侍中、左資政,又曾經做過兩年右僕射和兩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按照新官制的要求,可能就缺一個地方郡州主政的履歷。

可官家也明言過,新官制總得有個過渡,所以前三任可以從權。

前三任從權?第一任太宰章惇,第二任許將,第三任蔡卞,那麼第四任是誰,就呼之欲出了。

大家似乎又琢磨到什麼。

許將繼續往下念,“何執中遷左資政,加垂拱殿學士;常安民遷門下省大理寺正卿,加垂拱殿大學士...”

不用想了,何執中肯定是下一任司空,常安民肯定是下一任司寇。

“宗澤遷門下省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垂拱殿大學士...”

宗澤輕輕舒了一口氣,總算是往上挪了一挪。

可是,為什麼現在會加了垂拱殿大學士,等到明年挪正為左都御史,按例是再遷一級,加崇政殿大學士銜。

可是以往慣例,左都御史只加垂拱殿學士銜,比加了崇政殿大學士銜的司寇兼大理寺正卿要低一級。

宗澤和許多人都在心裡滴咕著。

許將似乎也聽出這些心聲,停下來解釋道:“官家說了,調整崇政殿大學士名額,尚書省兩名,門下省兩名,中書省一名。”

以前大學士有四人,三省一院的主官。現在樞密院退出,三省補了兩名,湊成五人。

但是為什麼樞密院使退出內閣?

天啟七年,滅夏首功之臣姚麟出任樞密院使,當時朝野譁然,這可是狄武襄第二啊。許多失意士子和文官們找到了新目標,紛紛彈劾姚麟,甚至在報紙雜誌上寫文章諷刺。

不過一年半,姚麟不堪重負,加上身體不適,主動提出辭職。

只是你們以為風議勝了一局嗎?

*宋朝叫法,正職和副職合在一起。比如布政使和副使,合在一起就叫使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