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才華無雙字千金(第2/2頁)
章節報錯
幸好蘇攜和嶽卓群對這些也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
“首先官家提倡簡化字,同時指定了端王殿下擅長的瘦金體為標準字型,是為宋體,以做活字的楷模。要是還用以前的舊字形,做活字的工匠們非得瘋掉不可...然後官家提倡了標點符號和白話運動,使得章回、話本以及雜誌在全國盛行,收益頗豐...”
“如何快速印刷這些書本,同時降低成本,也成了各大書社夢寐以求。七年艱苦研發,耗費的錢財全是各大書社和幾家印刷廠提供的贊助,才能堅持到現在...”
其實許臨還有一點沒說。
銀圓兌劵、匯票等新興的有價票據對新印刷術的要求也挺高的。各大銀行、寶泉局對這一項新印刷術改進專案,都有投錢——當然了,寶泉局印製的有價票據,都是金屬凋刻套版印刷,但是在印刷機、油墨、以及紙張方面,都是通用技術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技術。
“現在新的印刷技術,在完成檢字、校正後,一臺機子十小時可以印刷一萬張標準紙。嶽先生的新書交給一家大一點的廠子,十天就可以印刷、裝訂出十萬本書來。”
嶽卓群嚇了一跳,“多少本?十萬本?”
“是的,十萬本。有了新的活字印刷術,大宋可以大力印行書籍,廣開民智...再加上三級學校體制,屆時這知識,就不再被壟斷在某些世家手裡。”
蘇攜連忙咳嗽幾聲。說歸說,千萬不要跑題。
許臨也意識到,連忙轉回話題來。
“現在我們正在探索,把所有的漢字按照部首來組合,進而降低合金活字的數量,減少檢字的繁瑣程度...”
蘇攜連忙打斷許臨的話,再聊下去就沒完沒了。
“嶽先生,俺們抓緊時間。我和子期調些人手過來,儘快校正好你的譯作手稿,然後交付印行。秋季開學季快要到了,各學校的教材課本準備用新印刷術加緊印出來。先生的譯作,也趕緊印出來,作為大學相關專業的輔導書籍。我和子期幫忙寫序,還有其餘十幾位院士和教授聯袂推薦,肯定會賣得好。”
“蘇先生,有幾本書,官家已經替我寫好了序。”嶽卓群趕緊說明情況。
“啊呀,怎麼不早說!子期,待會通知你們璧雍大學印書局,官家做序的那幾本譯作,必須加印...”
蘇攜哈哈一笑,轉過來對嶽卓群說道:“嶽先生,這幾本譯作刊行後,你務必要請我們吃飯,必須去金明池邊的私舍餐館,必須好好出一回血不可!你掙了這麼多版稅,不吃一頓我們怎麼心甘?哈哈!”
許臨也笑了。
“蘇先生,許先生,版稅是什麼?”嶽卓群好奇地問道。
“錢啊!一本書刊行,必須給作者付報酬。這個報酬不管書社或印書局實際上賣多少錢,都必須按照標稱書價的比例付,版權使用稅,這叫版稅。嶽先生,你的書叫譯作,稍微低一些,差不多五到十個點。你的書,是官家關注的,所以給的是八個點,也就是百分之八。”
“要是原著,那就高一些,七到十五個點。大蘇公的版稅最高,二十二個點。但是他的詩詞文集最好賣,印多少賣多少,海外諸國還要加錢收購。接下來是周美成(周邦彥),十八個點...這廝聽說拿著版稅在番禺修個大園子,足有數百畝大小。”
嶽卓群遲疑地問道:“大蘇公不是仙逝了嗎,還有版稅?”
“當然有了。按照大宋《民法典》裡規定,版權有效期是五十年,作品發表後的五十年,誰刊印都得交版稅。而署名權、修改權、完整權則是永久的。大蘇公大部分作品,都沒有超出期限,版稅自然由他的公子們繼承。”
想不到在宋國寫寫書,還能發一筆財,而且似乎還不是一筆小數目的財富。嶽卓群心裡確實有些激動,送上門的錢財,誰不喜歡。
寒噓了幾句,蘇攜和許臨再一次叮囑嶽卓群,儘快完成草稿校正,以便刊印,然後便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