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意欲補天西北傾(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耶律大石率兵渡過遼河,進至東京遼陽城北邊的沉州,與蕭合魯部會合,然後整師南下。
高永昌在東京城自稱為天元王后,橫徵暴斂,四處搜刮錢帛女子。又四下徵發遼陽城四周百姓,修葺加固城牆。
等到耶律大石領兵趕到,他乾脆率領渤海軍退守遼陽城,負隅頑抗,以待天時。
高永昌的倒行逆施,早就失去軍心民心。而被他殺害的蕭保先在軍中素得人心,加上有蕭合魯暗中發力,四下勾連遼陽城裡的官吏軍民。
不過兩日,蕭保先帶過來的遼興軍一部,在渤海軍部分軍官的支援下,以及遼陽城部分官吏的配合,衝進留守府,殺了高永昌一家,及其親信數百人,舉城投降。
耶律大石與蕭合魯進城後,把蕭保先帶來的一萬兩千遼興軍,連同一萬六千渤海軍,淘汰整飭一番,編入自己麾下的遼興軍,使其兵力增至五萬。
然後上書表蕭合魯為漆水郡王,東京留守兼東京道都統軍使。
此時的南京城,暗地裡還是上演了一番龍爭虎鬥。
漢臣翹首、宰相張琳打響了第一炮。
李儼、李處溫在耶律大石的這次行動中做了內應,功成封賞。李儼加太師,升任南面樞密院使,掌文銓、部族、丁賦,職權如宋國吏部;李處溫加少保,升任中書省左丞相。
這嚴重威脅著張琳的地位。
而今局勢不定,以南京、西京以及東京道部分州縣為根基的漢臣世家,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入則可左右朝中局勢,出則可作為在新主那裡博取榮華富貴的本錢。
為了自己和張家,必須掌控住主導權。
於是張琳指使幾名屬下的漢臣御史,出來彈劾李奭身為皇宮宿衛,卻私通內外、淫穢宮闈,還暗指李儼、李處溫伯侄攀附耶律阿思等奸黨,才得以擢升。
李奭與蕭普賢女的破事,南京城裡很多人都知道。而耶律阿思、蕭奉先兄弟等民憤極大的奸黨,早已經被天錫帝下詔,正式定為奸黨,天祚帝蒙難的元兇之一,明示天下。
現在這幾位御史暗戳戳地彈劾,就是要讓李儼伯侄身敗名裂。
李儼也不客氣,怒指這幾個御史與南邊宋國勾連,意欲舉南京城降宋。而張琳則是他們的總頭目。
此前,上京一方大兵壓境時,南京城裡人心惶惶,不知多少人到處尋找通宋的門路,往南邊派出的是信使不知幾凡。
等到耶律大石帶著晉王入主南京,內亂終止,南京城裡的人又自信滿滿起來,對於南邊,又恢復到此前居高臨下、視之為弱宋的態度。
人總是這樣,失敗落魄時,總想找個比自己更弱的人嘲笑鄙視一番,從而獲得某種優越感,壓制住心中的自卑和失落。
於是現在南京城裡的風向為之一變,降宋不僅成為一種忌諱,更會遭到契丹、奚人貴族們的一致鄙視。
李儼這一出狠招,很快得到了耶律諦裡姑、蕭德恭等人的響應。降上京不可恥,都是自己人。降宋國,那就是天地不容的無恥行為。
幾位御史當即被奪官下獄,張琳也被貶為團練副使,送交地方看管,只是現在地方不靖,體恤老臣,就暫時在南京城裡養著。
遼國朝中鬥爭,比宋國要粗暴得多。
大獲全勝的李儼伯侄在府中擺下酒宴,遍請朝中文武百官。
耶律諦裡姑、蕭德恭為首的契丹、奚人貴族們,派出代表去意思了一下。蕭陶蘇斡、蕭得裡底、耶律大悲奴、蕭乙薛等耶律大石一派的人,都去李府坐了坐,以明盟友的情分。
吃了幾杯酒,便都找了託辭離去。
“李家伯侄在幹什麼?如此敏感緊要時節,居然大擺宴席,鋪張浪費不說,他們到底安得什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