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唯變所適(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履明白章惇話裡的意思,想了想,遲疑地問道。
“章相,這法人社團等新鮮說法,暗藏著官家的治國理政的綱要?”
“沒錯!以後,工商實業都是法人社團去做。從法人社團,再延伸到民事會典和商事會典,最後延伸到國憲、民事、商事、刑事、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這六部會典。安中啊,這六部大典,以後會是我大宋基本大法,以程式法和實體法的形式,覆蓋所有的一切。”
“程式法和實體法?章相,這麼生僻難懂的新字詞,你也弄懂了?”
“不懂就去請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向賢才請教,又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章惇看了一眼黃履,繼續說道。
“實體法,就是規定所有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律法。程式法就是如何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和責任的規則、方式和秩序。”
“比如中,有規定中書、尚書、門下三省以及尚書省諸部的權利和責任。,有規定三省和六部如何制定政令,又如何指導、督促各地執行政令...”
黃履擔憂地說道:“章相,某也也看過六部會典,浩繁如海,與歷朝歷代治國依德從簡截然不同。”
夕陽透過西邊的窗欞,閃閃點點地照在章惇的臉上,把他的老人斑都給遮住了,似乎變年輕了許多。
他捋著鬍鬚,悠悠地說道:“復周禮,這是一條死路。古周時多大疆域?多少人口?而且那時還是分封加公卿制。現在多大疆域?多少人口?難道還要廢州縣,退回到分封公卿制去?”
“以前的一國差不多就是一個較大的家族,治國如治家。現在呢?疆域拓張數倍,人口增長數十倍,不要說治一國,就是治一州,也不敢治州如治家。”
“還依德從簡,豈不是要亂套。當年司馬光攻訐變法,給王荊公扣上一頂三不足的帽子,‘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卻恰恰說中了為政者當有的胸懷和氣魄。”
“安中,你可知官家還在潛邸時,就說出了‘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有所耳聞,甚為驚歎。”
“那你有沒有聽他說過另一句話。”
“什麼話?”
“所有的史書,只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
黃履眉頭抖了幾下,喃喃地念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
最後一句話,章惇跟他一起唸了起來,“—唯變所適。”
黃履緩緩地點了點頭,“如此,某明白官家此前說過,世上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適的制度。”
章惇往座椅後背一靠,長吁了一口氣,“安中,我們已經上了這艘船,就不要瞻前顧後。知道曾子宣為何被官家這麼快就拋棄,一點憐憫都沒有?”
“章相,你是說曾子宣左顧右盼,試圖兩邊下注,所以引起官家不悅?”
章惇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幽幽地說道:“安中,紹聖年同朝秉政的諸位同僚,邢和叔在獄中瘐斃,曾子宣負罪自殺,趙正夫被自殺...偏偏辱罵他最厲害的李公麟,全天下都知道與他爭儲位的吳王,還有與他在垂拱殿對打過的老夫,都安然無恙。安中,你說官家是什麼心思?”
黃履也心有戚然,“官家怕是開國立朝以來,城府最深,心思最奇,也最有手段的天子,以後的日子...”
這時,有人在書房門口稟告,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郎君,李清臣李大官人投書拜見。”
章惇一愣,黃履更是詫異。
李清臣,他來幹什麼?chapt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