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校書郎(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的陛下。譚世績,字彥成,荊湖南路潭州湘潭縣人。湘地名士、元祐六年進士胡岱胡宗澤的學生。元符元年隨胡岱進開封,被舉薦入太學。去年陛下判秘書省,招募文士,應試成了秘書郎。”
說到這裡,蔡卞看了看一臉拘謹的譚世績,繼續說道。
“譚彥成是熙寧六年生人,今年二十八歲。一口湘音,不大好懂,一緊張激動又會結巴,所以不善言辭,名聲不顯。但沉穩好學,頗有悟性,《宋、遼、夏辨析論,以及《義利新辨實際都是出自他之手。”
“‘義,大義者;利,公利者,何須再辨?’這《義利新辨開首第一句,朕記得,想不到也是出自你之手。”趙似讚許地說道。
蔡卞微笑著答道:“原來陛下慧眼如燭,早就注意到彥成。正是看到他的才華,陛下徵辟東御書房校書郎,臣就想到了他。”
趙似笑了笑,指了指下首的座位,“坐下來慢慢說。”
等蔡卞和譚世績坐下後,趙似開門見山問道:“彥成,你讀過朕欽定的《三省會典草案?”
“回...回陛下的...話,微微...臣讀...過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制會典。”
“說說你的想法,有什麼說什麼,無所顧忌,朕都不會怪罪你的。”
蔡卞側過頭來,微笑著看著譚世績,滿臉都是鼓勵。
譚世績想了一會,緩緩說道:“陛下...眾人皆...皆說說,陛下新官制是...是...是上繁下...下簡。微臣不以為然...然。微臣覺得應該是...是...是上繁中簡...下繁。像陛下推行的鍛鍊器械...械,啞鈴...”
“上繁中簡下繁?你繼續說。”
這小子確實一緊張激動就結巴啊,趙似在心裡把他的結巴過濾掉,聽明白了他話裡的意思。
“中樞決策,舉重若輕,不得不慎重。但又忌令出多門,政令混亂。故而陛下以各部統領天下政務。政令無論繁簡,皆出此諸部。各部再按治政不同分設諸司,以求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
“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邦成,你說詳細些。”
“是陛下。各部諸司,主要職責是上傳下達。上傳,就是初審地方郡州縣的呈請,匯總地方實情,報於本部。由本部侍郎、尚書合議決策,形成政令,下發地方。該司再根據職責督檢地方執行政令情況,糾其偏差,責其改正...此為下達。”
趙似點點頭,“不錯,理解得很透徹,繼續。”
“是陛下。以微臣愚見,陛下在地方施政最注重縣一級。”
趙似打斷了譚世績的話,“這一點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回陛下,縣官直接親民,一言一行直面萬千百姓,政務繁瑣雜多。且臣研究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制會典後,覺得陛下把縣當成徵收賦稅的基本單位,州只是會計和稽核中心,郡是審計和運轉中心。”
“根據內參裡,陛下常提到的經濟是政制基礎,微臣斗膽猜測,陛下認為縣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相比縣,州、郡擔負的職責,更多的是上傳下達,以及層層督查...”
趙似默然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彥成很有見地,能看出朕的新官制的確實用意。”
“縣一級,確實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正如你剛才所說,縣府直面萬民百姓,一言一行,都可能讓小民百姓福禍難測。所以是朕的新地方官制的重中之重。”
“開封府諸縣,河南郡洛陽、宋州兩直隸州各縣正在試行新官制。郡縣府分六曹,各曹下設各所,比如由戶曹副主事兼督稅令史分領,專管催收糧賦雜稅的課稅所;由刑曹副主事兼治安警督分領,專管治安巡戒的治安所...不與六部諸司一一對應,只是根據實際政務,設立機構把相應職責一一擔當...”
譚世績默然了一會,突然開口問道:“陛下,能否讓微臣去這幾縣實地調研?”
蔡卞臉色一變,心裡忍不住大罵道,譚彥成,你這是唱哪一處?老夫舉薦你入東御書房,為的就是備下一份人情來。八字還沒一撇,你卻要去做什麼實地調研?
你暈了頭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校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