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侃侃一番言論,是在為這兩年大勝的原因做定論,裡面對章惇的功勞,做了很高的評價。

不過實情也是如此,沒有章惇在哲廟皇帝親政後對西軍的大力整飭,調整對夏戰略,奠定基礎,趙似就算三頭六臂,也沒法打出這麼多的勝仗來。

章惇馬上站起來,拱手對答道:“陛下,對夏大勝,更離不開陛下天馬行空的戰略部署。河湟蕃部編為朱雀旗,親率大軍四戰四捷,徹底改變我大宋對西夏的局勢,我強敵弱,我主動敵被動。而後又整編軍制,統一指揮,整肅軍紀,振奮士氣,識拔將才,才有這立國以來前所未有之大捷。”

“陛下聖明!當為我大宋中興明君!”

隨著章惇一聲高呼,其餘人也連忙跟著一起作揖行禮,齊聲道:“陛下聖明!當為我大宋中興明君!”

在人群裡,蔡卞又泛酸了。

看看,你捧我,我捧你,當著我們的面,你們都抬起花花架子來,還說沒有勾連?

只是官家和章惇,到底什麼時候勾搭上的?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章子厚!居然暗地裡的手段玩得比我還溜!

趙似受了眾人的禮,謙虛了兩句,等大家都坐下,繼續說道:“仗打完了,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我們一一理順。先看外部,首先是夏國國主的態度?”

趙似說到這裡,掃了一眼眾人,“大家議一議。”

在座的早就熟悉趙似的套路,他這並不是自己沒有主見,而是想聽聽的大家,集思廣益,好對自己的意見查遺補漏。

長孫墨離先開口了,“官家,章相,諸位,以屬下對夏主李乾順的瞭解,這個時候,他應該不會屈服。因為我軍大勝,稍一鬆口,恐我大宋就會獅子大口,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要求。其次,仗打到這個份上,夏國已經處在危急存亡之秋。”

“夏國諸多貴族將領,跟我大宋血戰近百年,身上血債累累,想和也不敢和,只能咬牙堅持下去。所以這個時候,夏國內部反倒更加團結了。夏主李乾順只有更加強硬,做出一副誓死抗爭到底的態度,好爭取人心軍心。”

“有道理,”趙似讚許了一聲,“所以夏國的態度,我們可以不管。繼續封鎖邊關,提高警惕,嚴防他們反撲就是。”

“陛下聖明,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北遼的態度。”長孫墨離補充了一句。

“是啊,北遼的態度。”趙似點了點頭,“北遼君臣再昏庸,得知涼州被我軍克復,也知道宋夏兩國的勢力,已經完全顛覆。以西夏在側翼牽制我大宋的戰略,即將破產。不管如何,他們都會做出強硬的態度,逼我大宋議和、退兵、割地。”

章惇捋著鬍鬚,也開口了。

“陛下英明,一語點出了北遼君臣的心思。河東...尤其是河北諸軍,跟西軍不可同日而語...”

聽到這裡,趙似腹誹道,何止不可同日而語。

從真廟皇帝在澶州與遼聖帝結城下之盟後,河北近百年未經大的戰事,諸禁軍早就爛到骨子裡去了。甚至不少州縣,完全在靠一些鄉兵弓箭手支撐著地方安全。

要是北遼翻臉,整兵南下,河北一線,肯定會像決了口的黃河,一瀉千里。

“所以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派出使節團,打著進賀遼主七十歲萬壽的旗號,前去遼國。卑辭厚禮,周旋轉圜,讓遼國放棄對我大宋動武。”

趙似開始說出自己的主見,“出使遼國,責任重大,主使副使人選必須慎重。首先不能是迂腐執拗之人,其次不能是隻知道阿諛奉承之人。外圓內方,知道使用各種手段,堅守底線原則,達成任務。”

“這人選,章相,元度先生,你們好好想一想,這兩天儘快提出人選來。”

“遵旨。”

第一百七十七章那就議和吧